华夏军想要扩大战果,可惜被安云山的火龙卷阻挡了去路,无奈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都撤退了。不过经过此次的战斗,安云山基本已经失去了与他再战的实力了。看来,下次如果真的遇上,那安云山就只有败亡的下场了。
经此一战,大宋被华夏军打断了脊梁般,不仅丢失了黄河这一天然的防守屏障,还一路丢失了黄河与长江中间的各个州,仅依靠潼关,函谷关等易守难攻的关隘和长江天然的大江屏障,来守住这最后的一隅之地。
施浩趁机吞并了大宋的大片领土后,全部一视同仁,对所有治下百姓全都实行华夏的制度,并没有采用其他的等级制度。这也让刚被华夏占领的治下百姓开始接受了华夏的制度。更是在之后不断地推崇华夏的制度,为施浩提供了更多的信仰之力。施浩隐隐有一种感觉,如果继续下去,这股信仰之力也会迎来一个质变。
华夏的新制度,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特别是世世代代种地为生的农民,有的已经沦为佃农,而现在华夏也未将他们划分为三六九等,全都一视同仁地发放土地,发放粮种和耕地工具。更是派军队为他们建立起了自己的房屋。
这种看得到的实惠,让刚刚归附的他们心存感激,纷纷要送自家的娃加入华夏军,不为别的,就为了守住这一份来之不易的美好。
施浩在拿下大半大宋领土的同时,乌老大等人也在攻辽战中捷报频传,收复了大宋朝之前丢失的燕云十六州,并且在此征战中,归附而来的十八人陆陆续续都踏入了一流高手之列。此战中十八人作战勇猛,大胆果决,在战场上带领骑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到之处尽皆人仰马翻,杀得人头滚滚。导致辽国的士兵看到身披白色披风的这十八人时都望风而逃,并且给他们这十八人取了燕云十八骑的称号。
乌老大等人在拿下燕云十六州之后,又趁着辽国内乱之时,趁机而入,一举歼灭了正在打得狗脑子都出来了的内讧辽军。只此一战,便消灭了大半的辽国军队,为一举拿下辽国开启了进攻的高潮。
乔峰在施浩和安云山的黄河一战中,感悟颇多,在回去后就一举突破先天,成为华夏国的先天第二人。并且在晋级了先天后就马不停蹄地前往还在僵持的吐蕃战局。并不是吐蕃的士兵有多厉害,而是因为吐蕃地处高原,前去攻伐的士兵虽然在战前就已经确认过不会有高原反应,但是在激烈的战斗中,跑动后还是多多少少出现了高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军心有了动摇的迹象,急需一个可以镇压军心之人前去压阵。而随着乔峰的到来,吐蕃的战局也是节节胜利。
段誉见到吐蕃都扛不住华夏军的猛烈进攻,自动请缨前去大理说服大理皇室投降华夏。施浩也应允了,毕竟大理也是必须拿下的地域,如今有段誉这个大理皇室子弟前去说服,那是最好不过了。不过他给了段誉一个更好的说法,就是全民投票归属华夏。这个建议深受段誉喜爱,便高高兴兴去了大理找他的皇帝大伯当说客去了。而且成果斐然,真的被段誉说服成功了。能不成功么?大理段氏就段誉一个继承人了,段正明没有子嗣,之后皇位最多传给他弟弟段正淳,而段正淳除了段誉,也没其他的子嗣。归西之后也只能传给段誉,可是段誉这个小子死心塌地要跟着华夏混,早归附晚归附都是一样,还不如早早归附了,免得徒增伤亡。而且段誉这小子在华夏也是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并不比大理皇帝差,也许是个更好的选择。所以,大理国也顺利加入了华夏国。
施浩在华夏军如火如荼地占领更多领地时,他已经只身一人深入大宋境内,带着乔峰,王语嫣等人的嘱托,前去大宋处理一些私事了。
首先是带着丁春秋的人头,来到了擂鼓山找到还在宅着的无崖子和苏星河二人。三人久别重逢喝得酩酊大醉。施浩也将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的遭遇都给他们说了一遍,并且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建立了华夏国,邀请他们一起前去华夏国,看看华夏国如今的盛世。还为无崖子留下了惊喜。
无崖子和苏星河如今也算是大仇得报,再也不用担心丁春秋再来报复他们,所以再也了无牵挂之下,便答应了下来。
无崖子更是好奇施浩给他留下的惊喜是什么,可惜等到他知道后就有些进退两难了。王语嫣和无情还好说,怎么说都是喜当爷的欣喜。但是关于如何处置李秋水,他却是很为难了。毕竟是自己精神出轨在先,李秋水害他在后,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自己再去责怪她亦是无用,而且她也成一个普通老太婆了,也没几天好活,干脆放她离去了。就是大师姐巫行云才是让无崖子尴尬,他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