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请君入瓮(5)
性命攸关,联军上下均是亡命,陡峭的山壁不能攀爬,身后又有无数的敌军,只有前方无火无兵,那有不疯狂前冲的道理了?
迎接他们的,是无数的箭雨。冲在前面的无数联军倒地,然后冲来的联军,踏着同泽的尸体,再次前冲,又再次为箭雨所射倒。
也有运气好能够冲到楼烦军前的。
但他们死得更惨!
因为楼烦军已是将整个河谷彻底阻断,联军军卒疾冲而来,只能扑在那厚重的大盾上。然后,便是从大盾缝隙之间捅出无数的长枪,将这些军卒剌得如同剌猬般,连惨叫都来不及叫出来,便倒地身亡了。
李靖这个计策,确实毒辣。
当然,这也是建立在李罗联军和楼烦军实力对比差距过大,因而联军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丝骄傲的情绪而作出的“引君入瓮”之计!
首先,李靖估计,不论联军领兵者是谁,以二十万之众,虽然不是急行军而来,但连续行军十余日,军卒肯定也是疲惫,所以,一定会在临近马山之前,安营扎寨,稍作休整,不可能立即率军进攻。
其次,他找人扮成王应乾和李靖,造成想趁联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加以偷袭的假象。并有意将偷袭之前悄悄安营的地方,选在一个杂草丛生的开阔地带,而且距离联军的营地并不远。以联军军师李淳风等人的能力,不可能得不到这个消息。联军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只要稍动头脑,哪还想不起用火来攻了?
既然料定联军会火烧营帐,接下来的事情便好办了。先是在联军未攻击之前,命令营中绝大部分主力乘夜色悄悄离营,分兵两路。一路绕行到这条小河的两侧,作好伏击准备;另一路则后退到马柳桥一带埋伏,静待联军趁夜袭击马山。
对于留下的约三四千人的精兵,要不停歇地在营中拖着树枝等虚张声势,引诱联军。在联军悄悄来到营帐并放火之后袭营之后,李靖立即率领精兵冲出营帐,假装仓皇逃跑的样子,吸引联军注意。当然,逃跑的速度把握是关键:跑快了让联军追不上,说不定就放弃了,也就失去了诱敌的作用;跑慢了给联军追上,搞不好便会给联军杀掉,又哪还谈得上引诱了?所以,必须不快不慢,让联军从这“落荒而逃”中让敌人觉得能够歼灭楼烦军,才能紧紧追击而不放弃。
看到楼烦军被火烧而逃,联军肯定不会想到这是楼烦军故意作的诱饵,因而有所轻忽大意,又有沿途有意丢落的兵器盔甲和杀死的“逃兵”作饵,若是在这种情况下追击中的联军还能想到这是对方的计谋,那他李靖就是诱敌不成,也是无话可说了。
“要想活命,必须前冲!”高桥生知道自己陷入了敌人的埋伏之中,看着四周胡乱逃窜的兵士和身后熊熊的烈火,心中寒颤,不得不大声嘶喊,希望用人多的优势去冲垮敌人的防线,赢得一线生机。
看到联军大败之后,又对防守河谷的楼烦军发起了疯狂的进攻,山岸上的徐世绩冷冷一笑,对身旁的暇金纳道:“金纳,石头!”
“是,军师!”暇金纳应了一声,转头对令兵喝道:“推石头!”
“轰~”
“轰!”
“啊!”
河岸两则早就准备好的数千块大石,在几百兵士的推动下,带着凄厉的啸声,轰隆隆地从上百米的高空中砸了下去,将谷底剩余的万余联军砸得惨叫连连,鬼哭狼嚎之时,死伤无数。
。。。。。。
而此时,在马山县的马柳桥一带,真正的李靖却是陷入了敌围。
他们陷入敌围的原因,在于罗下雷的随机应变得当了。
本来,联军共有二十万人马,留下了3万人马看护粮秣,有9万正和徐世绩鏖战,另外的8万人,则是在罗下雷和高君集的率领下,绕过唐家河直扑李靖营地(临时营地)的背后。只是李孝隆等人提前发动进攻,让尚未赶到营地的罗下雷和高君集来不及形成拦劫之势。
但被大火烧逃的楼烦军,并没有向马山方向溃逃。
罗下雷略一思索,和高君集快速商量之后,决定兵分两路。
罗下雷率领自己的四万精兵,从马柳桥下流约2里的喀华桥渡过唐家河,再悄悄从马柳桥侧前行,直到马山县城的西门。
另一路是高君集率领四万唐军,在唐家河北岸前行,经过马柳桥之后,继续前行,然后径直来到马山县城的南门。
而李靖率领的楼烦军主力,也正是在马柳桥一带设伏。
马柳桥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