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果然是个牛人啊!
士茂心中一喜,徐庶,这可也是个难得的人才啊。
由于徐庶在东汉末实在不怎么活跃,所以士茂对于徐庶的认识,大多来自于《三国演义》。在演义中,徐庶辅佐刘备治理新野,政绩斐然,面对曹仁来势汹汹的进犯大军,却于谈笑间将曹仁杀得丢盔弃甲,最后还是因母亲被曹操挟持,这才不得已离开刘备,但也在心中发誓终生不为曹操设一谋、谏一言。
虽然他的出场次数不多,时间不长,但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极深,若说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恐怕没什么人会反对。
面对这样一个人才,手下缺乏能人的士茂不心动是假的,当下说道:“你便是徐庶徐元直?在下久闻先生大名,今日有幸得遇先生,不知先生可否与在下前往前方酒舍畅谈一番?”
在来的时候,士茂就注意到前面不远处有一家乡村酒舍,士茂邀徐庶去那里,是想先与其结交,然后等待合适的机会说出自己身份,并邀请徐庶随自己去往苍梧。
士茂这话,让徐庶微微露出惊讶之色,暗忖自己何时有了什么名气?
徐庶幼年好击剑,且嫉恶如仇,游历四方时,常做一些除暴安良、扶危济困之事,后来为了给朋友报仇,杀人后被官府所擒,是朋友费尽周折将其营救出狱的。
从那之后,徐庶才开始弃武从文,潜心向学,后来为避中原战乱,举家南迁入荆州,并在这里结识了诸葛亮、司马徽等人。此时的徐庶,在当时的荆襄士大夫中确没什么名气,他心中存有这样的疑惑,也就不奇怪了。
但他见士茂言辞恳切,不似作伪,而且如此诚心相邀,也不好拒绝,再说他找诸葛亮也没什么要事,所以就答应了下来。
酒舍中,士茂极为热情的邀请徐庶坐下,然后便与他就胸中所学做了一番讨论,最后士茂才向徐庶谈及天下时势。
一说到这个,徐庶立刻来了精神,对士茂侃侃而谈,而且似乎已经与他人谈论过无数次,徐庶相当多的观点都是毫不思索的就说了出来,其中精辟之言可谓一语中的,随后还与士茂就曹操、袁绍、刘表、孙权等人点评一番,可谓兴致盎然。
最后士茂问道:“不知元直对于交州士家有何看法?”
交州士家,这个作守南越的一方豪族,几乎已经成为被天下人所忘记的一方势力,每每在人们评论时势时都会有选择性的将之忽略,哪怕是与交州毗邻的荆州士族,都没有分毫的将之放在心上。
交州,到底是太远太贫瘠了!
而交州士家,虽然也占据州郡,但在那些士族豪门的人眼中,甚至于连一方诸侯都算不上。
徐庶对于士茂突然问及这个几乎已被全天下人忘记的门阀有些奇怪,疑惑的看了一眼士茂,还是说道:“交州士府君乃忠厚长者,体器宽厚,谦虚下士,当可为人师表。然其兄弟等人处乱世之中,而想安然保全一州之地,庶窃以为,此实乃非分之想,若其诸子中无甚贤才,没有继承家业之能,便是徒留祸患,或恐有举族皆没之忧。”
士茂暗中抹了把冷汗,感觉有些尴尬,大哥,你也不用将我士家贬的这么一文不值吧,好歹咱控制的地盘纵横也有数千里,手下士卒也有几万人,你这样一说,我都不好意思表明身份了。
但徐庶接下来的话,却让士茂原本有些沮丧的心情,瞬间恢复自信。
“不过近闻士府君之孙士茂,先破江东八千入侵大军在先,使得江东主将孙瑜只能带残兵狼狈逃回江东。其后又携大胜余威,率军以雷霆之势攻下苍梧、郁林二郡,庶由此观之,此人必定颇具勇略,若有他在一日,或可保交州无虞。”
“哦?元直怎会听说过此人?”士茂好奇的问道。
“早在数月前水镜先生就对我等提及到此人,当时庶出于好奇,故而暗中对其多有留意。”
士茂听后进一步问道:“方今天下群雄并起,诸侯逐鹿,假若交州士家亦参与其中,不知元直以为下场如何?”
徐庶闻言摇头说道:“交州古越族蛮夷为祸久矣,有此为掣肘,交州实力未与他人交战已先减半,兼且交州汉人人口稀少,物资匮乏,若与天下诸侯争衡,实百害而无一利。又士府君性恢弘,纵观其一生似不喜刀兵,想来亦不会做出如此不智之举。”
徐庶的这一番分析,让士茂在感受到想要让徐庶臣服自己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同时,心中也有些暗喜。
就连才智过人的徐庶这种人,都不看好我交州,更没想到我士家会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