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茂带着徐庶等人出迎,在接近府门时,徐庶突然想到一事,连忙将士茂拦住。
士茂不解的问道:“元直还有何事?”
徐庶将士茂带到一旁无人处,小声说道:“主公可知刘巴其人?”
士茂闻言想了想,前世的印象中只知道刘巴是个有才干的人,在刘备夺了成都后曾非常看重他,但要说具体的,自己对他却是一无所知。
当下士茂只好摇头说道:“不过略闻其名耳,但对其人并不了解。”
徐庶听后便说道:“刘巴此人,字子初,乃零陵烝阳人,少年时就以胆识才华闻名荆襄,其祖父曜,曾为苍梧太守;其父刘祥,亦曾官至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如今刘巴虽只二十余岁,但才华横溢,荆襄鲜少有人能及。数年前以弱冠之龄就得刘表举为茂才,刘表屡次征辟,皆不就,暂居于南阳郡内。
“庶好友诸葛亮,曾数次与之畅谈,归来时对我等有言曰:‘运筹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甚’,由此可见刘巴大才。今主公欲成大事,正要收拢天下英才相助,刘巴来此,岂不是天意乎?主公待其宣读上命后,可借故将其留在长沙,只等时日一久,让那刘巴归心亦非难事,如此,主公岂非又得一大臂助?”
士茂笑道:“元直之言甚好,刘巴既如此大才,我自然要试上一试,若果能收得其心,倒也是一桩美事。”
当下士茂带着众人出了府门,就见一青年负手立于阶上,身旁有几个侍从相伴,见得士茂出来,青年当下朝士茂微微一拱手:“零陵刘巴见过将军。”
士茂急忙还礼,又将刘巴请进府中,客套几句后,刘巴这才拿出圣旨,念道:“诏曰,广武将军、苍梧太守士茂,奉旨讨伐逆贼刘表,今连下荆南四郡,功绩甚大……”
圣旨自然是曹操让人所撰,这点已不需多言,开头无非是褒奖士茂攻取荆州有功等等一类言词,但到后来却话锋一转,只听刘巴念道:“……逆贼刘表虽死,然其子却仍伙同叛臣刘备负隅顽抗,今其屯重兵于江陵,欲图阻挡王师。故特命广武将军率兵北上,助丞相攻破江陵,待江陵城破之后,再并前功一同封赏。诏下之日,望将军即日便率军北上,不得稍有延误……零陵人刘巴,通晓军事,将军可以军师祭酒一职委之,令其与将军一同北上,或可助将军一臂之力。”
好吧,既然你打着奉旨讨贼的名号出兵荆州,那么如今我便以皇帝的名义命你率军北上助我攻破江陵,同时还要光明正大的派个人来监视你的一举一动,你若不从不仅会落个不忠的名声,先前那奉旨讨贼的借口更将成为一个可笑的谎言,声誉势必一落千丈,如何抉择,你自己看着办吧。
听刘巴念完圣旨,士茂放佛看见曹操就站在自己身前,得意的说出了刚才那番话语。
对此,士茂心中只是冷笑一声,你曹操打得如意算盘,却也正好帮了我一个忙,让我有借口派兵往南郡靠过去,至于来不来江陵,却并不是你曹孟德说了算。
当下士茂接了圣旨,安排房舍供刘巴等人休息后,又急遣人将橙羽、橙猛、彭章、狰虎、张霖等人请来议事。
很快众人到齐,士茂将圣旨一事说了,又问众人道:“曹操欲使我北上南郡,助其攻伐刘琦、刘备等人,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徐庶早已在心中盘算多时,闻言出声说道:“主公,庶以为我等万不可出兵南郡。”
士茂问道:“哦?这是为何?我出兵荆州,一直便以奉旨讨贼为口号,今曹操借天子之名令我率军北上,元直莫非是让我抗旨不成?”
“此一时,彼一时也。”徐庶缓声说道,“前者主公出兵荆州,正需占得大义方可安抚荆南诸民,今荆南已定,朝廷大义便失了意义,主公何必还要遵从曹孟德的旨意。况且主公若出兵南郡,到江陵城下后,曹军势众,若让主公做那打头阵之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下,主公还能拒绝乎?如此损兵折将之后,主公尚有何力气与各方争雄?”
橙羽亦点头说到:“元直兄此言有理,如今主公正是要借那刘备等人之手阻挡曹操南下,若主公助其破了刘备,则主公将直面曹操南下大军,届时主公凭一己之力还能抵挡乎?故而羽以为主公还是不要出兵为宜,只向曹操推脱四郡方定,正需安抚,大军片刻不能离开,兼且交州贫瘠,如今已无余粮供大军出征之用,想必那曹操亦无话可说。”
彭章、狰虎二人,先前听说有仗可打,本来就想出声赞成的,可如今听了徐庶、橙羽这番分析,却都不再言语。
他二人虽只是粗野汉子,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