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盗墓演义 > 第103章 何必华墓【倒叙第二】

第103章 何必华墓【倒叙第二】

☆☆俗语有云:“磨刀不误砍柴功。”

先说磨刀。

文鸳、罗邓敬言、小六子三人早在年前就来这儿踩点,运用斗转星移的交替现象,以及“雷达透视成像扫描”,初步估计了何必华墓的方位、大小以及深度。

三人今晚准备了太阳能防水手电筒、百米钻探机、液压杠力杆、雷达透视成像扫描、卫星对讲机,PT-3军用滑轮钩索、吸钉攀鞋、火箭喷气式背囊、活性碳防毒面具等等先进装备,都为此次盗墓做了充分的准备;

至于砍柴功呢?

三人借着当天暴雨的利好时机,避开何家大院直升机巡逻队,轻而易举地来到主人墓室的顶端。然后运用高科技手段,垂直钻井百米,打开五吨重的石椁,估且叫作“砍柴功”。

当是时,文鸳、小六子顺着PT-3滑轮钩索下到地底宫殿底部。

好家伙!环视四围,地板铺的都是金沙软砾,和着白银钻石,滚滚溜溜,让人站不住脚。

二人早已未雨绸缪,脱掉足间解放鞋,赶忙换了双“吸钉攀鞋”,从而可以直立行走。二人每走一步,只听脚踏黄金钻石之声,软软绵绵,窸窸窣窣。

小六子兴趣盎然,弯腰拾起数枚钻石,乐呵呵地对文鸳说:“老板,这回咱们发大财了。你看,这几枚钻石至少值个上千万。”

文鸳内里窃喜,只是道:“真没出息。这些东西唾手可得,肯定不是这墓里最值钱的,咱俩继续找找,千万别漏了重要宝贝。”

小六子满脸委屈:“钻石难道不是好宝贝么?”说着,情不愿地将钻石丢弃,如掷敝帚一般。

未几,两人循着地下宫殿回廊,来到荷花香水河。方知整座宫殿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是用珍珠金银堆砌,虽然已过了数百年,但色彩依旧焕然一新,光色照人。

而这处荷花香草河,横亘在墓室之内,数里银波跳动,不时散发出刺激性气体。也许是汞蒸汽,二人谨慎地戴上防毒面具,身负火箭喷气式背囊,从容不迫地飞过毒瘴,来到古墓主碑。

主碑高一丈五尺八寸,底盘是一个鼋(yuán)座寿龟灵兽。附近没有刚才满目财宝,除了几间昏黯石室,几乎空无一物。

小六子电筒闪处,发现主碑上刻的是个‘朱’字,而不是个‘何’,于是大惊失色对文鸳说:“老板,我们是不是盗错了墓?这不是传说中的何必华墓,而是一家姓朱的。”

“胡说八道!老子吃的就是这碗饭,十年从未失手,怎么会盗错?”

小六子道:“不信,你看看这上面的碑文。”

文鸳电筒射处,依稀可辨那的确是个‘朱’字,他仔细想了一想,猜不出所以然来。他摇头道:“按照常理,何家大院是绝不允许姓朱的人葬在这里,这岂不乱了封建法度?你在看看墓碑下方写着甚么,再作定论。”

“哦,好的。”小六子随声应曰。

当手电筒的光线缓缓移动一格,朱字下面是“讳”。

“讳”字下面是“允”。

“允”字下面是“炆”。

...

把整座主碑上面的字联系起来,即“朱讳允炆之墓”。

小六子哈哈大笑:“噢,我知道咯。这墓主人原来叫朱允炆,老板。”

文鸳似说非说:“朱允炆?这个名字咋听起来这么耳熟?”

轰!轰!轰!

古墓里面,登时响起了晴天霹雳,文鸳、小六子的头颅仿佛被敲的猛然惊醒,两人异口同声:“明惠帝!朱允炆!朱棣苦寻二十一年的侄儿,原来葬在这儿!”

两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接着互问:“那么,何必华又是谁?”

这个疑问又是轰、轰、轰沉痛三连击,震宕墓室的各个角落。

文鸳好像不急,为了弄清其中端倪,从怀中掏出卫星电话,拨通米国好友毌(guàn)丘姐,他很有礼貌的问:“喂,是毌丘先生吗?我是你的友好合作伙伴文鸳,麻烦你查一下米国国家世界历史档案馆,一个叫何必华的中州人物。”

毌丘姐接到电话,饶有兴致,匆匆来到米国国家世界历史档案馆查阅资料,发现何必华:明朝人,商业巨贾,1377年12月5日出生于应天府,建文四年,为躲避“靖难之役”,举家迁居何家大院,改头换面,晚年则卒于本院。

毌丘姐仿佛如获珍宝,立刻将以上资料告之。

文鸳始终拿着卫星电话倾听始末,于是翻开智能手机,得知明惠帝朱允炆也是1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