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啊!这下子总算能把大家上次缩减的定量补回来了!”尽管刚才唐植桐已经给了他一个数,但在得知确切产量后,方圆还是一连说了三个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听到方圆的话,唐植桐很感慨,方圆绝对是个好领导,有功劳不抢,有好处想的都是大家伙。
“下午就分了吧,大家盼了很久了,一人三十斤,剩下锁起来,等冬天菜少以后做菜用。”方圆对南瓜做出了安排。
“好嘞,下午就分!”唐植桐爽快的答应下来。
“你不是有那个二级什么证吗?去食堂看看,帮着高师傅把馅子调的好吃一点,今天一定要大家吃尽兴。”方圆没看账本,直接又递回给唐植桐。
“好嘞,那我这就过去。”唐植桐接过账本,也没二话,掉头去了食堂。
高师傅正在为调馅发愁,见唐植桐来了,高兴地不得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食堂的食材有限,唐植桐也没有好办法,幸亏还有不少葱,只能多放葱,尽量多放些油,然后香料、食盐、料油提香。
大姑娘小媳妇一个个的上场,和面的、擀皮的、包饺子的,应有尽有。
而且不用担心她们不会,在这个年代,做面食,是一个姑娘出嫁前的必备技能。
食堂最不缺的可能就要数食盐和面粉了,尽管已经需收粮票用餐,但也有一定的照顾,大部分时候都是供应的面粉。
只要是在食堂用餐的职工,绝大部分都是用粗粮票支付,也算是一项小小的福利待遇吧。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姑娘小媳妇动作麻利,这边不停的包,后厨不停地煮。
一次出锅当然最好,但后厨的大锅不够用,只能这么凑合着用。
吃饭,讲究一个氛围,尽管馅子并不怎么样,但气氛到这了,再加上不要钱、不要票,大家伙吃的格外香甜,分外满意。
吃完饭,再来一份煮成褐色的饺子汤灌缝,那滋味,啧啧,甭提有多舒服了。
唐植桐喝了一碗饺子汤,饭盒也没顾上刷,立马起身,准备去分南瓜。
大姑娘小媳妇则回到分拣股继续工作,分南瓜重要,但基本的工作也不能耽误。
方圆也没有在这边,而是带着押运股的同事们往田里挑水、种白菜。
若是有外人来,看到这种情况,也许会以为这是个农庄或者公社呢!
分南瓜这活有高师傅配合,他手上有数,大小南瓜搭配,尽量给凑个三十斤整,不带分半块南瓜的。
这一分就是一整整一下午,唐植桐和高师傅连口水都没顾上喝。
下班后,分南瓜也没停,这次主要是给分拣股的姑娘们搭配南瓜。
领工资、分南瓜这种事情,即便是再晚,也没人愿意错过,等忙完,已经六点来钟,再把剩余的南瓜放到后勤股仓库贴上封条,唐植桐下班时已经七点。
尽管加了个班,但唐植桐高兴,因为今天他深刻体验到一种叫“集体荣誉感”的精神!
负责搬运南瓜的大多是分拣股的姑娘们,抱着南瓜三五成群,有说有笑的往唐植桐这边走过来。
这批南瓜是唐植桐从家里带来的种子,都是一个样式的老品种,从唐奶奶时就称其为“青南瓜”。
熟透的南瓜瓜皮深绿带有白色斑点,部分南瓜的尾部会弯曲,呈现出粗壮的鱼钩状。
这种南瓜大的能有十多斤,小的也有五六斤。
分拣股的姑娘们轻轻地将南瓜放在地秤旁边,又嘻嘻哈哈往回走,准备搬运第二趟。
鉴于南瓜大小不一,唐植桐指挥着这边的同事将南瓜分拣过称,大小过称后分别存放。
人多力量大,一亩多一点的南瓜,仅耗时个把小时就收完了。
不少人在收完后并没有走开,有去替换押运股同事刨地的,有继续帮着收绿化带里的南瓜的,还有站在过磅处围观的。
唐植桐并没有开口赶人,这年头做事,有人监督未必是件坏事。
“唐股长,要不要帮忙呀?”有个分拣股的姑娘一边上手帮着拾南瓜,一边大胆的问道。
“唉吆,那感情好,你要是个男同志,我高低得敬你两颗烟。”唐植桐埋头记数,听到问话后抬头看了一眼,配合的开起了玩笑,今儿大家都高兴,跟女同志开个玩笑,无伤大雅。
“得,得亏今儿我奶奶没来,否则这点活高低得抽伱一盒烟。”姑娘也不怯场,同样开口跟唐植桐开起了玩笑,惹得周围的人一阵哈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