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啊,怎么不能?你想要?”大娘往暗火堆上又放了几根湿松枝,反问道。
“我不要,享不了这个味。”唐植桐摇头。
唐家早年是卤肉起家的,父亲唐武国刚到四九城的时候,试过重操旧业,但被当地做“熏鱼儿”的商人不容。
熏鱼儿是四九城的一种老行当,所售的商品根据季节有所调整,猪头肉是一年到头都有的,其他辅助商品主要是黄花鱼和对虾。
解放前,由于运输条件和保鲜技术的限制,内陆想吃个新鲜的海鱼、海虾都是非常难的事情,而海边由于供大于求,价格更是贱如泥,据说当时在某半岛城市一块大洋就能买到50对大对虾!
鉴于以上情况,就有聪明的百姓就发明了“烟熏”技术,海边熏好,再运进四九城销售。
至于为什么明明是主售猪头肉,却起名叫“熏鱼儿”,唐植桐琢摸着可能是卖个稀罕,就如同某牛肉拉面,虽然每碗只有一两片薄薄的牛肉,但人家确实是有嘛。
既然海鱼也能熏,唐植桐就琢摸着出去一趟,从空间薅点海鱼出来给大伯、小姑,这边临近海边,能买到海鱼也不是非常稀奇的事情。
“大娘,我去市里一趟。”说干就干,唐植桐盘算好,准备立马行动。
“去市里干嘛?钢子,陪你弟去一趟市里。”大娘顺口问了一句,同时做出了安排。
“不用,让大哥在家歇着吧,我自己跑一趟就行。木板运输的事情得跟车站沟通一下。”唐植桐张口胡诌了个借口。
“你自己行不行啊?”唐钢还没吃完饭,身上的酸痛让他很不舒服,龇牙咧嘴的站起身来问道。
“没问题,放心吧,这一路我都走过好几趟了,搭个顺风车就到了。”唐植桐把唐钢按在座位上的同时,还不忘贱嗖嗖的在唐钢肩膀上捏上两把,看唐钢表情就知道,那是相当酸爽。
大娘和小姑贴心的为唐植桐收拾好干粮和水壶,唐植桐又别后腰上一把斧头,才出了门。
唐植桐自然不是真的去市里,从林场大门出去,又走了二里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找了个下风口,直接上了山。
根据视线不能拐歪的原理,唐植桐又拐了个歪,确定即便是大路上有来往行人也发现不了自己,才开始忙活起来。
空间里有的是大鲅鱼,随时可以往外薅,但想把事情办的合理,总得有个路上来往的时间。
唐植桐打算用这个时间做点纯天然无科技狠活的调味品——蚝油。
蚝油历史悠久,是很多海边居民的必备调味品,制作起来不复杂,但很耗时,从挖生蚝到熬制成功至少需要两三天,而且这东西跟大酱一样,挑时节,得肉肥的生蚝熬出来的蚝油才香。
限于技术条件,时下的生蚝没有养殖的,全是野生的,壳呈细长状,里面的蚝肉普遍偏少,但好在唐植桐上次来安东的时候天气还没暖和,出海薅的那些生蚝还能凑合用。
“桉子,伱腿不疼吗?”唐钢龇牙咧嘴的问道。
“嘿嘿,不疼啊,昨晚我又没挨揍。”唐植桐贱兮兮的回答道。
唐钢昨晚交代是任由弟弟一个人扛着水连珠试枪后,唐文邦当即就扔下麻袋,抢过儿子手中的拐棍,在唐钢腿上狠狠地抽了两下。
若不是唐植桐拦着,估计还得多打几下。
“哪壶不开提哪壶,是吧?”唐钢不以为意,既然父亲已经当着弟弟的面打了,那这事也就过去了。
“谁让你嘴不严呢?”唐植桐回头看了一眼,没看到大伯,才悄么声的刺挠唐钢道。
“唉,一看你就是没被二叔吊起来揍过,我是真的怕。”唐钢看向唐植桐的眼光里充满了羡慕,童年不幸啊!
“嘿嘿,你咋知道我爸没试过?只不过被咱奶奶给拦下了。”唐植桐还是很怀念老太太的,儿子能教育孙子,但不会任由儿子打的太狠。
在唐植桐印象里,老太太触及灵魂的教育反而比“父爱”要多一些。
“那你挺幸运的。”唐钢没见过奶奶,他小时候体验“父爱”也曾幻想过有人能出面制止一下,但每次都落空,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是挺幸运的,不过咱奶奶下手比我爸都重。”唐植桐不想要这份羡慕,然而不能否认唐植桐是幸运的,老太太把一家拉扯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并留下了一套房子,刻骨铭心的“儿童教育”虽然触及灵魂,但也保证了他没有走上邪路。
“桉子,你昨天打的兔子我给你哥的领导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