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想让合作方增添一点对我们的信心,以后大家合作起辞,接口道:“杨老弟对自己真的如此自信?要知道这两年,很多上证所的大户都输掉了内裤,之前可没人敢象你一样拍胸脯保证一定赚钱的。”杨星说道:“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反正我们条件已经开到这了,我们还要在这里待一段时间,贵方可以仔细考虑一下,希望不要考虑太长时间。我们可以先开始我们的准备工作,贵方有兴趣可以先看看,我们有些小问题也要麻烦你们帮忙。”汪云头同意,双方虽然没有马上签订协议,毕竟也有了合作意向,总算宾主皆大欢喜。,
回到客房,杨星叫王伊人通知方凯他们尽快来上海汇合,并且迅速找当地律师拟定一份按他的意思的对赌协议的对,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对方摆下这么大的场面,除了给我们压力外,还告诉了我们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对方很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赚一大笔钱,而我们是他最佳的选择。这两天就会有消息传是一件相当繁琐的事情。杨星他们请汪云起的人出面,也花了三天时间才将两千万打到他们在上证所开设的账户上。在钱落户的当天下午,汪云起带着一帮律师和手下,将三千万的支票交到了杨星手里。第二天杨星和刚赶到的方凯方乐等原班人马又在和平饭店顶楼的贵宾房里搭起了‘作战室’,汪云起派来监视的唐海也是第一次看见这种形式的股票期货买卖方式,也兴致勃勃的参与进来,混忘了前两天对杨星的仇视。有过上次的经验,一切就按部就班的进行,经过两天的模拟,2月8日,星富投资公司开始翻开它在上海金融传奇的第一页。杨星的目标很简单国债327,94、95两年的股票市场一片萧条,虽然有94年8月的灿烂绽放,但更像是一通礼花,绚烂过后又归于平静。大量游资金就流向了比股票市场更年轻的期货市场,其中最令人心潮澎湃的就是国债期货的多空厮杀。中国国债期货交易始于1992年12月28日,理论上国债期货是有顶部的。但1994年10月以后,中国人民银行提高了3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利率和恢复存款保值贴补,国库券利率也同样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为炒作国债期货提供了空间,国债期货市场日渐火爆,与当时低迷的股票市场形成鲜明对照。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而在上证所的国债期货市场上,327国债的空方主力是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多方是中经开和绝大部分的中小散户。杨星的命令很简洁尽量增持327的多方合同,采用渐进和积少成多的方式。在唐海面前他故意讲上一大堆听不懂术语,摆一些看不懂的手势,唬的他多少收起了小觑之心,觉得杨星真是有两把刷子,还偷偷在下面模仿杨星的举动,只是每天等唐海离开,作战室里简直要笑翻天。汪云起也算是一代枭雄,既然全权委托给了杨星,居然十几天不闻不问,只是每天听一下唐海的汇报,暗地里,也通过上层关系去了解财政部的动向。2月20号,他在达成协议后第一次把杨星约了出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汪云起坐在他的酸枝太师椅上咀嚼着这句话,旁边他的两个助手都垂首而立没有上前打搅他的意思。其中一个是他们已经见过的汪建国,另一个有着古铜色皮肤,面相英俊的年轻人叫唐海。汪氏是一家家族企业,汪云起是共和国建国元老汪一民最小的儿子,汪一民建国后长期担任国家高级领导,前几年才从中顾委的位置上退下来。他有三子三女,除了汪云起外,两子在国家机关工作,另两女也是嫁了官场中人,还有一女则去了外国,现在在外国定居。汪云起凭着父荫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叫‘云海实业’的公司,业务包罗万象,倒也还算做的风生水起,同上海证交所总经理卫邵东、上海明星实业的老总郭凯成、中长集团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荣新民合称“上海滩四大公子”。汪建国是他远房族叔的儿子,为人精明,唐海则是他二哥的小舅子,年纪很轻就在当时名声显赫的“巨人集团”里担任高管,是汪云起花重金聘请来的。他们两人都对汪云起对这个叫杨星的小年青这么重视很不认同,但汪建国比较谨慎,只是侧面提醒了一下,还按汪云起的吩咐亲自去迎接杨星他们。唐海则把不满直接放在了脸上,同为年轻人,唐海可以说在同龄人是翘楚一样的人物,突然发现有另一个更年轻的家伙如同坐着冲天炮一样从自己身边飞一般超越过去,把自己远远甩在后面,心中失落可想而知。现在老板对他的一句问候语都要琢磨半天,心中愤懑的象着火一样。“叫你们多看些传统书籍,整天就喜欢把外国那些经营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