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和风洋洋洒洒地吹在人身上甚是舒服。
一早的津南城南巷子极为热闹,人们早早地就出来摆摊叫卖,百步宽的街道上来往的都是赶早市的人群,熙熙攘攘,好不热闹。道路两侧都井然有序的摆好了摊子,各路商贩精神抖擞,扯开嗓子口当街吆喝。糖水铺、包子摊、猪肉铺……应有尽有,摆卖食物的摊子是最多的,光是从旁边经过都能闻到那令人向往的香味。八岁的白君临正如一颗矮小的萝卜头,和宋氏手牵着手走在日光扑洒的道面上。白君临左手被牵在母亲的掌心里,右手拿着一串糖人吃得津津有味。其实白君临作为成年人是不大爱吃这些零嘴的,只是这是邻居吴大婶给她买的,她也只好乖巧地收下了。这位吴大婶没有女儿,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后就没再有孕过,可大婶却偏偏喜欢女孩,与自家那位折腾数次无果后便也作罢。所以吴大婶一看到女娃娃就特别喜欢,尤其喜欢白家的小女儿。白君临长得白透水灵,软糯可爱,确实深得妇女们的喜爱。吴大婶每每看到白君临都会投食,可以说白君临有一大部分的零食都是也算是一种养女儿的行为了吧。“临临啊,今天不去你爷爷的医馆了?”吴大婶微微弯下腰来,脸上挂着红润的笑容,对着个头不高的白君临问道。“爷爷在家照顾爹爹,我和娘出话的口气却像一个小大人,这不禁逗乐了吴大婶。她越看白君临就越是喜欢,时而用手中的帕子帮小女娃擦拭着嘴角的糖渣,还不忘抚玩着白君临头顶上的毛发,很是乐在其中。宋氏则一边牵着小女儿的手,一边看着吴大婶和自己女儿对话,也觉得甚是有趣。她们三个人走在热闹的集市上,不一会儿就到了她们今日要服务的人家——张府。张府在这津南城也算是有名的富商之一,张家靠卖海货发家,传到这一代已经是第三代了。然而唯有一点可惜,张家到这一代共育有四子,可没有一个是经商的料,长子因幼年生了一场疾病后落了残疾,是个聋子。次子昏庸,不读书也不给家里搭把手,成天无所事事,只知道和妻子吃喝玩乐。三子虽在家里的铺子干活,可却没有经商的头脑,要不是有家中背景,恐怕就要在铺子里做一辈子的伙计。还有四子更是离谱,肚子里的花花肠子倒是一大堆,城中所有花街的花酒他都喝了个遍,是个实实在在的败家子。不过谁家没有难念的经呢,张家的八卦再多,也最多是城中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之一,因为津南城可不止他们一家有说不清道不完的家庭琐事,那是家家都有。“今日来干活的都有一两银子,做完现结,中途回去的可不会发银子,你们好自为之!”此刻张府的后院正站满了人,都是前来干活赚生活费的妇女。所有人麻布简衣,穿着都非常朴素,都是小家庭的妇女外出寻找生计。今儿个张府外招了这么多人,是因为今日是张老爷六十大寿,寿宴办得隆重了些,如此铺张奢华,府邸里原先的下人已不够用,自然需要外招其他帮手。一个个的年轻少妇和中年妇女都按照高矮胖瘦站好,等着张府后院管事的给她们安排活干。白君临安安静静地站在宋氏身边,她紧紧贴着母亲的大腿根,同样等着上头安排。“这是你的孩子吗?”“是……”张府管事的人一个一个地安排下去,轮到宋氏的时候,她看到宋氏身边还带了一个女娃,张口就问道。“你带着这么小的孩子能干得了活吗?”“能能!我家闺女很听话的,不吵不闹,不会影响我的。”管事的中年女人再上下多打量了宋氏母女几眼,思来想去下最终也不再多言,立马给宋氏安排了洗菜切菜的活。这种因为家庭原因而带着孩子寻找生计的女人她也见多了,只是不免要多问几句,不然回头出事了她也有责任。宋氏领到了活,就牵着小女儿的手站出了队伍,一大一小的两个人都站到了去厨房干活的那一队。待所有人都安排好了,每一个队伍都有领头的人将她们带入各自岗位。白君临如一根甩葱头似的紧跟在宋氏身后,宋氏和吴大婶虽然被安排的活不同,但都是厨房打下手的小角色,因此她们又能互相照应,非常幸运。“君临,娘现在就要干活了,忙起来就顾不着你的,厨房又进进出出这么多人,你一个小孩子留在这里不安全,这样,你在厨房外面的空地上呆着,那儿不常有人经过,也安全,等吃饭了娘去找你。”“可我今日不是来帮娘干活的吗?”不让她干活却叫她去一边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