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周而复始的谜之操作完全把他看蒙了,他实在是无法理解堂堂一朝皇帝办起事来稀里糊涂的。
先是派大臣去谈判,谈判完后,又要反悔,要求再谈判。
想要御驾亲征攻打敌人,可结果又撤换大臣和敌人议和。
结果谈判又陷入争执不下的情况,最终导致谈判破裂。
最后更是不惜激怒敌人,让大臣去抓捕敌人的使者。
一通反复无常的操作下来,他是无法理解咸丰的想法的。
可能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昏聩至极的统治者,才致使大清最后的惨败吧!
“9月18日,也就是联军代表被逮捕的
“英法联军攻陷通州,在拿下通州之前,英法联军与清军在张家湾大战一场。”
“此战清军总兵力超过3万,其中有一万人是蒙古骑兵,英法联军兵力4000。”
“张家湾这地是一片平原,十分的开阔,非常适合蒙古骑兵发动冲锋。”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以一万蒙古骑兵配上2万后援,对战4000敌军。”
“如果是在冷兵器时代,那样的战斗是必胜无疑的,科尔沁亲王的部署没问题。”
“但问题在于当时不是1260年的蒙古骑兵纵横天下的时代,而是1860年热兵器成为战争主流的时代,所以这场战役没有悬念。”
“开战之后,英法联军首先发动进攻,科尔沁亲王派遣骑兵包抄英法联军的侧翼。”
“当蒙古骑兵冲入战场后,立即遭到联军枪林弹雨的打击,瞬间倒下一大片。”
“科尔沁亲王看到骑兵损失惨重,决定撤出骑兵,以步兵接防。”
“可是骑兵后撤时,由于马匹受惊,竟然冲向了后面赶来的步兵队列,于是清军的阵脚顿时大乱。”
“联军抓住时机,先以炮火猛攻,最后发起步兵冲锋,打得清军瞬间全线崩溃。”
“整场张家湾之战下来,清军死伤1000多人,英法联军仅损失30多人。”
“拿下通州后,联军司令部给士兵一天时间抢劫,以此作为对清军逮捕联军代表的报复。”
“趁着联军在通州烧杀抢掠的空挡,科尔沁亲王率军退守八里桥。”
“这里离北京只有30里,是北京最后的屏障了。”
各朝的皇帝对于英法联军最后胜利没什么好意外的,可还是被英法联军惊人的战果震惊到了。
1万蒙古骑兵配上2万后援,对战4000英法联军,最后以英法联军大获全胜告终。
各朝的皇帝震惊的是,英法联军在人数劣势下取得胜利也就罢了,居然仅仅损失30多人就打得蒙古骑兵全线崩溃。
他们身为皇帝,最是清楚草原民族骑兵实力的强大。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经常被游牧民族侵扰,中原对此毫无办法。
游牧民族凭借强大的骑兵不断侵袭中原地区,对每一个中原王朝造成了莫大的伤害。
可以说游牧民族的骑兵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噩梦,可现在居然在英法联军的枪林弹雨下毫无还手之力,这对他们皇帝心中的冲击可想而知。
“9月21日,8000英法联军抵达八里桥,其中参战部队约6000人,配有27门主力火炮,清军兵力近3万人。”
“当天上午双方展开对战,蒙古骑兵首先发起冲锋,至于冲锋的结果可以说是张家湾之战的翻版。”
“当时一名法国军官记载了战场情况,炮火枪战像打不倒清兵似的,甚至有时冲到大炮前30米。”
“不过炮火变得更加密集猛烈,将他们一一打退。”
“清军在连续的英勇冲锋下,曾一度打得法军步兵几乎要支撑不住,几个阵地竟然让部分勇敢的清军官兵冲入。”
“但是清军渣到极致的肉搏能力,使其在近战中根本占不到便宜。”
“几轮冲锋下来,清兵骑兵要么被法军的枪炮打死,要么被法军的刺刀捅死。”
“当法军与清军对战时,英军用火炮攻击清军的步兵阵地。”
“并派出锡克骑兵以标准的欧洲式枪骑兵冲锋,对蒙古骑兵发动冲击。”
“这场骑兵与骑兵的对阵,不擅长近战的蒙古骑兵完败。”
“据一名锡克骑兵事后的回忆,他们只是很难抓到,一旦抓到了,就造不成什么伤害。”
“一名英国军官也说过类似的话,双方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