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印象一直不错,她主政后将苏轼调回了东京。
苏轼成了起居舍人,备受信任。都城是最繁华的,与偏僻的黄州大不一样。从家出门不到百米,都是绸缎庄、珠宝店,一片繁华。突如其来的好生活,极易让人迷失,还好朝云没有。高太后去世,新党再度执政。苏轼被视为旧党,一纸贬书,将苏轼送到了惠州。岭南是未开化之地,瘴气多,气候不好,是实实在在的苦地。不能连累儿辈,苏轼决定只带儿子苏过前去惠州。姬妾没有与主家同患难的义务,苏轼将姬妾们一一安排,遣散了出去。唯有朝云,毅然决定随侍苏轼,前往蛮荒的惠州。她不肯在这患难之际,弃苏轼于不顾。此时,苏轼已经57岁了,朝云31岁。苏轼太感动了,人生暮年,有人愿意陪他颠沛流离,谁人不感激呢?苏轼想起了白居易的小妾——小蛮。白居易年迈时,身体病重,将小妾小蛮和樊素遣走。而如今,朝云却不离不弃,苏轼觉得自己比白居易幸运。“跟着主公长途跋涉,到了惠州,眼看着倔强的主公。”“虽然从不流露颓丧,然而今非昔比的家境,一一落在她聪明的眼里,都使她发生不忍的伤感。”“一向是活泼好事、心胸开朗的朝云,慢慢地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到惠州来的第二年秋天,户外落叶萧萧,景色凄迷。”“苏轼与朝云闲坐一处,觉得心里沉闷,便命置酒,央她唱一阕歌词。”“朝云站起来,亮一亮喉咙,却一个字的声音也唱不出来,愣在那里。”“苏轼过来问她是怎么了,她却低下头来,泪落如雨。”“苏轼百般抚慰,问她何事。”“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那两句。”“苏轼佯作大笑,正悲秋,怎么你却伤起春来了呢?”“苏轼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事后追忆,这是朝云死亡的先兆。”“从此以后,苏轼不再听唱这支曲子。”“朝云生日,苏轼特地邀请几家熟人来为她作会称庆。”“这种文字,本多用于宫廷大宴,至少也须官式筵宴时才用例上。”“惠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样大的场面。”“苏轼所以作此,只是用来表达他对朝云的一份爱意。”“平常日子里,老苏有朋友相与热闹,小苏有课业可作。”“只有朝云,孤零零的一个人,非常寂寞。”“她没有好好念过书,本来不大识字。”“自从开始学佛,为要念经就勤奋自修。”“几年下来,不但文理精通,且亦粗识佛学的大意了。”“自来惠州,她又学习写字。”“苏轼写信给友人时,也特别提到朝云别后学书,颇有楷法之语。”“念经和临池,是她在惠州排忧遣闷的两件大事。”“就像老天要增重苏轼的惩罚,便将不幸降到纤弱的朝云身上。”“在那个落后地区的酷热天气里,朝云不幸染上了时疫,传染得很厉害。”“惠州又缺医少药,以致毫无挽救。”“到七月初五,瘟疫夺走了她三十四岁盛年的生命。”“苏轼老泪纵横,只觉得她前生对他一定有所亏欠。”“今世已经还得太多,不能再结后生缘了。”“依照朝云的遗言,将她葬于丰湖栖禅寺东南,湖滨山坡上的松林中。”“朝云死后两个月,苏轼自往将营新居于此的白鹤峰上,聊应重阳登高的行事。”“菊花还没有开,从山上远眺,满眼是一大片的黄茅草,风吹作浪。”“这孤独的老人心里念念不忘朝云,但也不敢到丰湖墓地去。”李师师:苏轼悼念朝云,写下一首咏梅词,结尾一句成经典。在惠州,朝云经常为苏轼唱词,最有名的当属《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暮春时节,花儿落了,燕子飞舞着。树枝上的柳絮踏上了飘零的人生,风儿吹来,散落到天涯海角。朝云每次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就哭了出来,再也唱不下去了。那柳上飘零的柳絮,像极了自己飘零的身世,也像极了苏轼被放逐的人生。看着哭泣的朝云,苏轼强装幽默:我正悲秋,你怎么伤起春来了呢?也许,这是悲剧的预兆。因为感染了瘟疫,朝云的生命,凋零在了惠州,苏轼无比悲伤。回想过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