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706章 顾雍

第706章 顾雍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县人,是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政治家。\看+书/屋+ ′更!新¢最/全_

他年少时受到蔡邕的教导,擅长琴艺和书法。顾雍的才华和专注使他备受蔡邕赞赏,并赠予他一个名字。

顾雍曾担任多个县长职位,包括合肥、娄、曲阿和上虞。他在这些地方都有出色的治绩。

后来,他进入孙权的幕府,担任左司马,并逐渐晋升为大理、奉常,最终成为尚书令和阳遂乡侯。

公元221年,孙权称吴王,顾雍继续担任大理、奉常和尚书令。顾雍的家人直到后来才得知他的封号,感到非常惊讶。

黄武四年(225年),他改任太常,并在同年晋升为丞相和醴陵侯。顾雍在相位上任职了19年,多次提出匡弼辅正之言。

赤乌六年(243年),顾雍去世,享年76岁。孙权亲自前往吊唁,并追赠他谥号“肃”。《唐会要》将顾雍等八人评为“魏晋八君子”。

顾雍出身吴郡吴县,他的曾祖父顾奉是东汉颍川郡太守。顾雍幼时拜名士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

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蔡邕赠之以名。故顾雍与老师蔡邕同名。

又因受到老师称赞,故取字元叹。后被州郡表荐,弱冠时就出任合肥县长,相继担任娄、曲阿、上虞的县长,所在之处都有治绩。

建安五年(200年),孙权被朝廷授为讨虏将军,领会稽郡太守。孙权受命后,并未到郡就职,

而是以顾雍为会稽郡丞,代理太守之职,顾雍讨除寇贼,使得郡界宁静,官吏百姓归服。数年后,进入孙权幕府担任左司马。

黄武元年(221年),孙权为吴王,顾雍任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顾雍受封之后,家人根本不知道,直到后来听说才大吃一惊。

黄武四年(225年),顾雍在吴县迎接其母至武昌。抵达武昌后,孙权亲自祝贺,在庭上拜其母,公卿大臣都参加宴会,后太子孙登又前来庆祝。

顾雍不饮酒,沉默寡言,举动得当。孙权曾经感叹:“顾君不说话,只要说了言必有中。”在众臣饮宴欢乐之际,大家都惟恐自己酒后失态被顾雍看见,所以不敢尽情。

孙权也说:“顾公在坐上,让我们无法开心。?k*s·y/x\s^w′.*c!o*m_”他让人敬畏到如此。同年,改任太常,进封醴陵侯,不久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

顾雍为相后,他仿效汉初的治国方法,选择文臣武将时必选称职的,从不以个人爱好去选择。

而一旦派任后,他便会全心全意地委托他们。他常常访问民间,收集建议,秘密上疏孙权。

如果被采纳,就推功于孙权;如果不被采纳,就一直不说。孙权因此很看重他。

然而他在朝廷上有所陈述与建议,言辞表情虽然恭顺,但所坚持的原则正直不屈。

孙权曾咨询朝政得失,辅吴将军张昭趁时将自己收集到的意见陈述出来,颇以为法令太严,刑罚过重,应该有所减损。

孙权听了不作声。他回头问顾雍:“您认为怎样?”顾雍回答说:“臣听到的,就是张昭所说的。”于是孙权才讨论讼狱减轻刑罚。

当时驻守前线的各位将领纷纷献上讨敌之策,孙权为此询问顾雍,顾雍回答:臣认为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功名,因此不应该听从。

孙权对顾雍很尊敬,也很信任,每有难题时便会派中书郎前往请教他。每当顾雍赞成孙权的意见时,顾雍就会请孙权的秘书吃饭,把问题研究个透彻,

然后再送秘书离开;如顾雍不赞成孙权的意见的话,那么他就不会请客了,也不多说话,这样孙权就会知道自己的观点有待改进。

因此,孙权派秘书请教顾雍后便不是问秘书:“顾公怎么说?”而是问:“你吃饭了没有?”

孙权晚年宠信酷吏吕壹、秦博,任命他们为中书,主管审核各官府及州郡上报的文书。

吕壹等因此逐渐作威作福,于是开始建置机构卖酒、关隘征税牟取暴利,检举他人罪过,细微的小事也上报朝廷,

再加重案情进行诬陷,毁谤大臣,排斥陷害无辜之人,顾雍等人都曾受到他们的举报告发,并因此遭到谴责。

后来吕壹邪恶罪行暴露,收押在廷尉府中。顾雍前往审理此案,吕壹以囚犯身份见顾雍,顾雍和颜悦色,问他诉讼言辞。

临走时,又对吕壹说:“你心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