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作已然释怀,心里面的想法被无限雪藏。言不由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郭立明这是干什么?明明孩子马上就要开学了,要花钱的地方还少吗?
那次公公住院出了五千元钱,他哥一毛不拔。默不作声地认可作为小儿子的一个人出钱,最后还是加上老两口的一点积蓄才勉强度过难关。指望他大哥——等着喝西北风吧。
每天无所事事,无论刮风下雨也阻挡不了往牌桌上凑,这是李知盈对婆家大哥的印象。公婆对这件事讳莫如深,几乎不说。李知盈也是在有限的几次见面时看到过,当然仅凭看见几回,就妄下结论未免有拨弄是非之嫌。
事实还是出自嫂子的口头禅:麻将就是他老子,每天必报到。对大哥,她只有靠嘴来出气了。嫁给这么个有牌瘾的丈夫,已经很不幸了。偏偏公公婆婆对大哥这种败家子的行为不闻不问,也可能力不从心,就更惨烈了。
李知盈真的无法想象,大嫂过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日子。唏嘘的同时,她又暗暗庆幸。十一年前结婚,父母果断表示:彩礼不彩礼的无所谓,一定要在县城买房。虽然一直有房贷的压力。但是远离大哥那样的赌徒,不也是一件明智的好事吗?
十赌九输,大哥又是哪来的钱去玩?在楚声那事被揭穿和知道罗秋有这个喜好时,李知盈有时忍不住问郭立明,郭立明只会轻描淡写“这不是你操心的事”打发了她。
问这个干什么?既谈不上关心,又有被郭立明“另眼相看”的风险,落不着好,只会徒增烦恼而已。不过,回老家李知盈“被知道”除外。有一次,大嫂突然向郭立明开口了……
“麻将就是他老子,每天必报到。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还要你去接小强。”
吃饭间隙,大嫂对郭立明说的同时,还意有所指地拉出大哥来责怪一番。上初三的小强在学校住读,这不马上就要中考了,难得星期天放一天假,大哥还在牌桌上不去学校接,让他自己打车回来。正好郭立明李知盈今天带孩子回老家,得知此事,郭立明二话不说,骑上大哥的摩托车就去接。
“侄子相当于半个儿,有你这么见外的吗?”大哥不以为然。
小强瞄了一眼他爸:“你是搁那都不见外,有酒就喝,有钱就玩。”
“小强,别这样和你爸说话。”郭立明提醒侄子。
“来,立明,”大哥连忙举杯,“平时忙,没空回来,咱哥俩好好喝一杯。”
大嫂和婆婆今天整了一桌很丰盛的菜,李知盈到家也跟着打个下手。她感到大嫂比任何时候都热情,无论是美味佳肴还是说话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来得多。李知盈心里扑腾地犯嘀咕。
“立明,你哥就是这么个人,麻将就是他老子,每天必报到。要本事没本事。这么多年,我从来没和你开过口。不是到万不得已,大嫂我怎么都闭口不跟你提。这不,小强马上就高中了,成绩一直升不上去,只能上个私立高中,私立尽费钱。我寻思着,能不能跟你借借。”
大嫂大费周折原来为的是借钱。大哥特意前一晚拨打电话:“好久没回去,正好明天星期天,一家人回来吃顿饭。”
饭桌上气氛一下凝重起来,像自习的教室一样安静。李知盈全当没有听见,她已经好多年没有上班了。跃跃欲试着等九月开学了女儿上一年级便去找事做,她现在每天掰着手指头倒计时呢。之所以这样,还不是感到郭立明越来越撑不下去。现在大嫂居然跟他借钱,当然还有大哥,李知盈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郭立明握着筷子,盯着面前的一盘红烧肉,苦笑了一声,说:“大嫂,我真没钱借给你,你也知道知盈没上班……”
好你个郭立明,我不上班倒变成了你不借钱的理由。明摆着成心让我在众目睽睽之下出洋相。
李知盈真想踹他一脚,又不得不认命,只能寄希望不久之后找到事做了,再不会落人口实。
“我还没说借多少你就拒绝。就一万。”
“不是借多借少的事,真没有。”
这时,大嫂深深地叹了口气,乖戾地只顾吃饭。显然对郭立明一再拒绝她很不满意。大哥也在沉闷地抿了一口接一口。
“瞧你那自责样,头都快钻到桌子底下去了。”不欢而散,回去的路上,李知盈挖苦道。
郭立明舔了一下嘴唇,表情痛苦,什么也不说。
李知盈见他这样,有些于心不忍,非常理解地说:“知道大嫂为小强上学借钱,你下了多大决心说没钱。”
这件事给李知盈的印象太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