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筝用心中丹火炼制的祛风寒丹药,只用吃上一颗便能药到病除。而这些用明火炼制的祛风寒丹药,则是需要吃上三颗,才会有她一颗的效果。
方景没有亲眼炼丹吕雉给孩子喂药,以及吃完药后的反应。他只见过后来宁筝用明火炼制出来的祛风寒丹药,被她行医治病时,拿给同样感染风寒的大人小孩服用。
一次服用三颗祛风寒丹,也同样的能够药到病除。
因此在他的认知中,炼出来的祛风寒丹药就是需要这样服用的,也没有任何觉得不对劲。
炼丹炉里的明火熄灭了,这代表炼丹炉里炼制的丹药也要成了。
方景小心翼翼地握起粗布,去解开炼丹炉的盖子,药草浓厚的清香喷涌出来。炼丹炉内是已经成型了的,九颗祛风寒丹药。
他到底也是借用过宁筝的炼丹炉,在她的面前多次炼丹过,能确认这次他一个人炼制的祛风寒丹药,也是成功了的。
宁筝微微看向他的炼丹炉,说道:“这次的祛风寒丹炼得不错。”
她觉得这样一个肯定,是必要的。
方景也跟着喜悦起来,他拿起装丹药的小瓶子将丹药用夹子夹着,一颗一颗地装进了他的丹药瓶子里面。
这是为了免得药效挥发了,之后再给人服用时,药效就没有那么好了。
方景作为一个医家子弟,平日里做事就比较严谨。包括他外出时,随身物品都会好好地整理。
于是,他在装完这九颗丹药后,就只用去床边把他的包袱提起来,再加上带上这个炼丹炉就可以了。
宁筝在他收拾完手中的包袱,背带在身上后,问道:“方景,你既已经学会炼制祛风寒丹药,之后可有其他打算?”
她觉得原本就打算问他,不如早一点就问清楚了好。
方景一愣,这一路跟着宁筝和韩信去往各个城池,每日行医治病采摘草药,倒也很充实。
他一时半会儿,也没想到要离去这件事。
当这个问题摆上明面上后,不由思索起来。
方景其实还不想那么快就辞别,虽然这一路风餐露宿看起来比以前要辛劳很多,但学到的医学知识也更多。
除了宁筝教她的炼丹,还有采药时,面对很多他都不认识医术上也没有记录的药草时,宁筝都能说得出来。
当然....宁筝是因为修仙以后,医术玉简可以直接在脑海里播放,而她过目不忘。
但当方景疑惑地问她,“宁姑娘,这些也是草药吗?我记的医书里都没有记载,你是怎么知道的?”
她对他是这样解释的。
“昔日有神农尝百草,可这世间仍旧有很多未知的草药,没有被人们发现记录出来。这条医学之路,我们也不必沿着前人走过的路,再走一遍,而是去发现去改良去钻研。”
“而草药也是如此,神农尚且能尝百草。我们作为后来者未尝不可效仿先贤,尝尝这百草试试这药性,将它们也搜集整理记录成书卷,惠及当代的医家子弟,更是利在千秋。”
宁筝自己说完这段话,都在考虑等秦始皇嬴政那边把白纸给制造出来后,要不要把她乾坤袋里存着的那些医学玉简,都给抄录出来。
这样有体系较为完整的医术,也方便这个医学还不怎么发达时候的,医家子弟用来钻研学习,促进医学进步。
只不过别人的东西,到底是别人的。如果她什么都拿出来,让这里的人产生依赖,失去自己思考研发创新的能力倒也是不好了。
方景初初听了这番话后,若有所思。
不得不说宁筝的这番话,让他有了选择另一条路尝试的想法。后来每次去采摘草药,都会留心那些没有记录下来的草药,将之采摘带回来研究,再在竹片上刻字记录下来。
方景眨了眨眼睛,让思绪转回了当下。
他心中已然转变了未来的方向,打算向宁筝说的那样效仿神农尝百草,编纂一本全新的草药集注。同时钻研草药炼丹之法,让行医治病时遇到的患者能够更快的好起来。
现在炼丹也不过只学会了炼制祛风寒丹药,其他的还什么都不知道呢。
方景开口说道:“宁姑娘,我可否厚颜再与你和韩兄同行一段时间,我想再向宁姑娘讨教些其他症病的炼丹之法。”
他对于医学上面的事情,向来都能放下脸面。
宁筝听他这样说,也只能对他说:“你想要继续同行是没有问题的,炼制其他病症的丹药,我也可以倾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