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越大秦:带着秦始皇去修仙 > 第89章 89

第89章 89

两个人把食材都给买回来后,韩信便提着这些菜进了厨房,开始做起他的早餐。

他如今有不少的的俸禄,买菜也就完全没有了精挑细算,而是看到喜欢的食材就买了回来,完全不用在意银两的问题了。

韩信清洗出了一个陶罐,在灶台前边烧起了柴火,然后将这陶罐放在上边,将水煮的热烫起来。同时的将手中买回来的面粉,打入鸡蛋搅拌均匀后,再看一下陶罐里边的水煮沸时,就将这些面团一点一点的倒下去,煮上一碗的疙瘩汤。

陶罐里面的这些面粉疙瘩,在沸腾的水中慢慢煮熟,韩信又忙起了,在旁边调制调料。

宁筝在美洲那边带回了很多农作物,也带回来的辣椒这些调料,于是除了最普通的油、盐,现在又多了辣椒、葱之类的,这些可以作为调料使用。

韩信在这些调料充足以后,也就不像以前那样敷衍的做菜吃饭了,也开始追求食物的美味了,他自个好好的做了一回调料,在军营待上这么久,口味慢慢的也就变得嗜辣了起来,吃上辣椒能够让身体回暖,慢慢这样也就吃得习惯起来。

韩信往他的面汤底料里面,放上切好的辣椒、油、盐、青葱等混合在一起。然后往里面倒进汤,将那些煮熟了的面疙瘩倒了进来。

这样他的早餐,面疙瘩汤就已经出炉了。

宁筝闻着他那有了一些香味的疙瘩汤,心里面倒是有些高兴。毕竟这疙瘩汤里面的用料,也有不少是她从美洲那边带回来的,想到过往只能吃上那些没什么味道的食物,现在却也已经开始吃上了好吃的食物,能闻得到香味的食物了。

等到韩信吃完这早餐的疙瘩汤后,他就和宁筝坐在这庭院里边,聊了聊天,唠嗑了一下这一年在外边,边关征战的事情。

在这样的话语中回顾,这一年时间似乎过得很快了...

宁筝听着他是怎样对抗匈奴,倒是觉得有些有趣,特别是他的那些战略部署,怎样去带着人马与那些匈奴人对抗,更是听得津津有味。

其实或许这些现在称之为匈奴、胡人的地方的百姓,在往后的中华夏大地上,都已经同是华夏儿女一家亲了。

因为在那时候,华夏国土面积已经有了九百六十万平方米。而在秦始皇嬴政时期,也不过是三百六十万平方米罢了,比过比未来需要少上很多。

当然未来的国土面积也是很多的朝代,慢慢拓展起来的。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中华上下六五千年,这些个朝代加起来的两千多年里面,从秦朝时候的三百六十多平方,到汉朝时的四百多平方,再到唐朝时候打下来的上千多平方米,元朝的版图更是扩大,明朝时期也将一些国土归于华夏版图,而清朝的版图更是就这样继承了下来。

可以说是除了宋朝,在国土方面没有做上任何的努力,且一直都是向外送国土丢失国土,其他朝代都可以说得上是锐意进取(当然这里晋朝也同样除外),扩充国土,扩充华夏版图的了。

宁筝在中华上下几千年里边,最讨厌的朝代也就莫过于宋朝了,如果再加上一个讨厌的,那就是晋朝了。

前者宋朝太过于软弱,从最开始建国便就一步错步步错。宋朝为了防止武将夺权,便就开始打压武将,鼓吹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将那些文人高高捧起,慢慢的开始以文御武。

让汉唐时候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慢慢的变成了宋朝时候“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也是让人感到悲哀。

可最后嘴皮子能说会道的,并不能抵御外在的那些强敌....

一条条签下的称兄道弟契书、叔侄契书,割让走的国土,难堪的二帝北狩、靖康之耻,发生的都是在这宋朝的时候。偏偏这些君主大臣一个一个的软弱无能,只懂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岳飞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最开始在语文课上学到这些诗句时,或许还不特别懂,这些诗句中蕴含着的感情,只知道这是必须背诵的,需要将它背下来。可是在逐渐在了解这些诗句背后的背景后,才会发现宋朝这整个朝代,何其的怒其不争与憋屈。

或者说那根本就算不上是一个朝代,只不过是一个分割的政权,在宋的时候又被称为后三国,辽宋西夏,就和三国时期天下三分一样,在宋朝刚刚建国之初,也不过是与西夏与辽国并立而已。

而到后面一割再割,国土就越发的小了起来。在后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