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个张同学,其大伯在学校里教书。初一初二的时候成绩并不好,吊儿郎当。而且为人大大咧咧,喜欢开玩笑。到了初三好像突然悟性大发,成绩直线上升,白天上课也不见得好好听,但是晚上就偷偷摸摸的跑到他大伯的寝室读书。
军有个亲戚也在乡上,晚上也不在学校住了。所以那段时间所有人都在拼命,成绩好的努力,成绩不好的也在努力。中考考完了以后还要考体育,考场是在高中。离陈达学校还有10多公里,考试那天陈达骑自行车去的,还有2公里的时候,自行车链条断了,现在就推着自行车往学校赶。
可能是出发时间早,赶到学校参加考试也没迟到。体育测试立定跳远,1千米,铅球,100米短跑。陈达平时体育成绩并不好,在家里也是属于那种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宅男,也有可能考试前走的路太多了,体力消耗光。体育成绩考了17分,满分是30分,应该是还差一分不及格。
后来中考成绩下来,陈达总分497分,而重点高中的分数线是510分,因为体育不及格,他就算用钱买,也进不了重点高中。要么就是读中专,要么就是读普通高中,就是陈达考体育的那个高中学校。
体育成绩出来以后,老师说你怎么不早说呢?这个我们可以帮你写高一点成绩的。因为很多人满分,我们也没想到有不及格的。唉,陈达想这只是马后炮而已,他一个初中生能想到这个关节吗?考完以后会向老师去说明吗?他应该找谁呢?也没有人交代。如果体育成绩满分,那么完全可以上重高了,人生就会完全不一样。
真的不想再吃学习的苦了,陈达选择报了中专。有个师范类的中专,是需要测才艺的。陈达第1次离开乡里,去了镇上。跟着同学老师一块去的,那时候还要坐船,一艘客船上下两层,每天有两趟,早上6:10,下午1:00。如果赶不上,那就只能第2天再去镇里。而且乡上的公交车是没有的,只有那种私人大巴,数量很少。在山窝窝里,交通是非常不方便的。
陈达随学校的老师去了测才艺的地方,也是一个学校,在半山坡上。老师拿一张乐谱出来,叫陈达读。上面写着1234567,陈达根本不认识哆来咪发嗦,随口乱讲了一通。然后是唱歌,陈达五音不全,唱了一首孟庭苇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实在是太难为情了,声音发颤,只能说是直接读出来的。
老师还检查了手有没有残疾,身体能看到的地方有没有纹身,之后就回去等通知。
陈达自然是考不上的,他就没有这个天赋。中考填志愿了,在陈达他们之前,国家是分配工作的,中专可以直接在体制内混。但是陈达中考那一年政策变了,中专不再分配工作,改为定向委培生,以后需要自谋出路。
陈达心想,就选一个以后不会饿死的职业,不管怎么样都会有饭吃,就选了一个家电维修,4年制的,在宁波。
报完志愿以后,陈达就在家里忐忑的等录取通知书。每天就在老房子门前,路边的石头上坐着,看着有没有邮递员来。妈妈说那一段时间陈达瘦了好几圈,心思太重了。
通知书还是来了,只是学费出乎意料。一学年委培费1万,学费每个学期六七千。这对于农村来说,真的是太高了。父亲后来对陈来说,如果不是事有意外的话,真没钱供他读书。
陈达那个时候对钱没有什么概念,因为家里也不会让他知道这些事。只是在陈达上中专之前,爷爷坚持不懈,终于有了结果。有个他的堂兄弟在台湾被找到了。爷爷就写信问他自己自家的兄弟还在不在?对方说这很简单呀,去户籍档案馆一查就知道了。
爷爷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找不到一个人。最后用来几分钟就查出来他兄弟在台湾的花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