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多方便。”高秀枝又说。六月也理解。可是,理解归理解,六月还是气,还是恨铁不成钢,在六月看来,高秀枝早就独立了,她六十五岁那年有了退休金。说起退休金来,六月又气不打一处来,八六年,国家出台了一项政策:“凡是下乡知青的子女,农村户口的均可以转为城市户口。”这对六月她们姐仨来说真是个天大的转机,那个年代,农村户口上学难,考学难,找工作难,找对象也难,总之一句话,什么都难,除了难还要到处受歧视,六月经历过,她懂。八六年以前的六月她们,虽然在城里生活,但,她们却是农村户口,到哪儿住她们都属于借住,在哪上学她们也是借读,处处还要低别人一等,因为她们不属于城市。就是这样的一个政策,六月她们姐仨变成了真正的城里人,从此挺起了腰杆昂起了头。这也就成了佟仁嘴里一辈子的把柄,他动不动就会说:
“要不是我,你们能有今天吗?你们得感谢我。”一遍又一遍,一年又一年的磨叨着,提醒着,唯恐六月她们忘了,忘了都是因为他的功德,她们才改变了命运。然而,那次高秀枝却没变成城里人。
高秀枝是那么渴望农转非,农村户口几乎成了她一辈子的痛,然而,佟仁残忍的扼杀了她的希望。六月清楚的记得,要办户口时高秀枝不停的向佟仁示好,一遍遍的央求着他,央求他一起写上她的名字——佟仁他们单位,真是个有人情味的好单位,为了解决职工的困难,借此机会特意申请了六个指标,来解决家属的户口随迁和就业问题。佟仁来到这个单位比别人要早,论资排辈他有这个资格,高秀枝有这个机会,而且领导也签了字。可,佟仁口头勉强答应了,但最后,最后,他居然真的没有写上高秀枝的名字,事后,不论谁问起他,他都假意后悔不迭的跺着脚发着誓:“填的资料那么多,跑的部门那么杂,我一激动真给忘了。”六月一辈子都忘不了高秀枝失望的痛心的眼神,她们相信佟仁绝不是忘了,他一定是故意的,他是个狠人,他做得出。有几次他喝醉了,还恨恨的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