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表面上看,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已经稳固的牢不可破。
不过在正式登基之前,这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当不得真。
未来会发生什么不测之变故,谁都预料不到。
魏王本身并不足以构成实质威胁,所以没必要把他当成竞争对手。
真正的竞争对手,恰恰是皇位之上的李世民本人。
所以李承乾最最需要扫平的障碍,不是和他争太子之位的魏王,而是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
可是李世民是何等雄才大略的君王,古往今来的帝王将相,又有几个能和他正面硬刚?
即便自己能依靠系统战胜他,然而如果正面硬刚的话,只怕大唐内部的实力也将损耗一大半。
万物生灵也将再一次遭受流离失所,生离死别的大劫难。
因此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架空他,而且还得在一年半之内造成。
所以必须加快节奏。
……
农历十月十五是下元节。
道教讲,上元节天官赐福,中元节地官赦罪,下元节水官解厄。
所谓水官解厄,就是消灾避难的意思。
纥干承基休养也接近两个月,而李泰又被禁闭在家,已经管不到纥干承基这边。
当初李思摩为回避薛延陀人的进攻,得到李世民允许,退到朔方长城以南的地方。
然而当薛延陀人被击败之后,李思摩却以各种借口,故意拖延不肯返回草原。
他的部落只有十万人众,实力弱小,所以李世民也没当回事。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李承乾向李世民提议,派一个钦差大臣去视察边塞防务,并督促李思摩部迁回草原。
李世民让李承乾自己看着办。
于是李承乾就让纥干承基出任夏州巡防使,去朔方视察军务。
不过那只是名义上的任务。
李承乾真正的目的,其实是让纥干承基在狄青和霍去病的协助下,挑选一些勇猛过人的突厥人和铁勒人等胡人,带回长安以充实东宫卫率的力量。
东宫六卫的人数被定死在六千人。李承乾信不过原先那群纨绔子弟,所以就打算从北方招募一些没有背景,没有软肋的铁血硬汉。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大开杀戒的时候,不仅毫无顾忌,而且还没有任何道德压力。
……
再说魏王李泰这边。
他虽然被李世民禁闭在家三个月,不过像这种不疼不痒的处罚,他不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甚至认为这是皇帝对他别具一格,独具特色,专宠于他的疼爱。
李泰将王府大门一关,自己和门下的文人骚客们饮酒作乐,谈古论今,也别有一种闲散淡然的风情。
看到主公连皇帝的旨意都满不在乎,魏王府里的奴才们也就上行下效,依旧在长安城里横行霸道,不知收敛。
一天早上,李泰的宠妾坐着李世民御赐的辇车回娘家探亲。
刚好在大街上碰到侯君集的马车,此时他正要去兵部办理公务。
李世民已经撤销了大臣避让亲王的规定。
其实按照一般的尊卑秩序,不管有没有皇帝的旨意,大臣也应该给亲王让路。
只不过不必下车行礼罢了。
要换做其他亲王的话,让行也就让了,这没一点毛病。可是对面偏偏是魏王的马车。
这可真是,路虽宽,但冤家的仇更大,一条马路根本装不下。
侯君集命令车夫将马车停在马路中间。
魏王府的马车,是皇帝御赐的龙辇,比普通马车宽了足足两米。
这样一来,即便魏王府向左右两边走,也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
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掉头绕道。
然而魏王府的人怎么可能给别人绕道?
更何况这还是皇帝御赐的龙辇。
如果给别人让路了,那岂不是既打了魏王的脸,更踹了皇帝的屁股吗?
皇城之外,魏王便是老大。
魏王府的奴才们,早已经将这种霸道思维刻进了骨子里。
他们根本不管对面是谁的马车,即便是长孙无忌都不带睁眼瞧的。
魏王的马夫冲着侯府的马夫吼道:“瞎了你的狗眼了,连魏王府的马车都敢阻挡,是不是活的不耐烦了!赶紧让开道,老子放你一马。”
侯府马夫也不甘示弱的回道:“放你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