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历史直播:我给秦皇汉武上语文课 > 第19章 曹操的招人启示2

第19章 曹操的招人启示2

【“我们先来看看题目,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

“既然有短歌行,同学们是不是就会想到长歌行。”

“是的!”

“长歌行和短歌行当然是有区别的,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因为这次主要说到了曹操,曹丕看得格外认真。

“短歌微吟不能长”,根据歌声长短而言长歌、短歌,曹丕点头,这是他的观点。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三国演义》中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第二种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

“三是宾主唱和说,这个说法来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

“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这个说法来自沈德潜,他在《古诗源》写道:“《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

“最后就是王青的说法,说这首诗歌是在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所作,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五月。”】

此时曹操还没有作出这首诗,连他本人都不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时候作的,更别说其他人了。

“主公,这后人也太不严谨了,一首诗写作时间居然都有这么多说法。”

郭嘉在替曹操打抱不平:“要我说,主公是诗词就应该记载得清清楚楚,流传万古。”

“时间流传太久,就会有各种情况出现,秦夫子能把几种说法都列举出来,已经足够严谨了。”

虽然被秦筝当了个笑话讲,但是对于秦筝的教学态度,荀彧还是很认可的。

【“但是不管是哪种说法,诗歌表达的感情都是一定的。现在走进这首诗,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自己读读看,有不认识的字词就举手。”

接下来教室里充满了小小的读书声。

秦筝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偶尔一个学生举手,就到他旁边解疑答惑。】

天幕上同样放出了整首诗。

一些人在品味诗词的美妙之处。

三国的人第一时间注意到了曹操的用意。

招募人才!

孙权气愤,会写诗了不起吗?

如今整个天下都看到了曹操的求贤令,说不定现在已经有人启程投奔曹操了。

【“经过刚才的观察,我把你们大多数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了,现在看看还有哪个不认识的?”

“老师,还有明明如月,何时可什么?这个字不认识!”

“那我也标注上,这个读“duo”,其他不认识也快点在书上记好。”

生僻词处理好以后,秦筝让学生再读一遍。

“现在大家再齐读一遍诗歌,短歌行,曹操,起~”】

这个拼音是什么?之前的课上也出现过。

不认识的字用拼音标一下,这些学生竟然就都会读了。

如果传扬开来,岂不是普通百姓也能识字了?

可惜关于拼音的信息太少,现在还没办法学习。

【“现在读完这首诗,我们来探究一下诗歌表达的感情。”

“第一个问题,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是诗歌精神的凝聚点, 是关照全诗的感情所在,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

“现在,你们找找看,这首诗最能体现全诗感情的是哪一句呢?”】

唐时的诗人一眼就看出了诗眼。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李白吟诵着这几句,“也不知这杜康能否也解了我的忧。”

转而又大笑,“哪管这许多,喝了就是!”

白居易同样在跟元稹小酌,再一起观看天幕,难得的惬意。

“魏武的诗,忧思难忘,却又渴慕着贤才。”

元稹接着道:“难得的是,整首诗都在写忧,但更加抒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