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首诗第三忧就出来了,三忧功业未就。”】
曹操立马关注荀彧。
从一开始看到这首诗,荀彧就看到了曹操的志向。
只是他自欺欺人,想着这是明公未来写的诗,或许此时的明公还没有这个志向。
又或许是他理解错了诗意,这只是一首普通的求贤令。
如今天幕直白的表达了出来,主公想要的是夺取天下,而不是匡扶汉室,他又该如何做?
思绪一团乱麻,荀彧暂时避开了曹操的眼神。
曹操在想要怎么对待荀彧,他知道荀彧一心恢复汉室,如今知道了他的野心,也许会与他分道扬镳。
【“这样,我们就总结出了诗人的‘忧’,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是的!”
“不不不,你们说错了。虽然诗歌是在书写忧愁,但是却也表达了他想要一统天下的壮志。”
“他想要的是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整首诗高昂激越、悲凉苍劲的,他忧人生苦短、贤才难得、功业未就,但是更加激昂的是一统天下的壮志。”】
曹魏阵营里气氛沉默。
郭嘉都是通过荀彧举荐的,现在的氛围也不适合他说话。
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不少人心知肚明,但是却没有如此直白的说出来过。
跟荀彧一样只想恢复汉室的人动摇了想法。
【有人说过这句话,“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学习了曹操这首诗,我们来看看曹操这个人。”】
三国时期所有人都正了正神色。
说到曹操肯定会说他的的事迹,说不定就会说到未来发生的事。
只要只言片语,也足够这些聪明人分析出很多东西了。
荀彧再次专注看着天幕,未来明公建国称帝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