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的人。但是到了陶渊明的时候,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 陶渊明少年的时候有“大济苍生”之壮志,说明他曾经也是想当官,一展才能的。”
“但是后来,他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
“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所以,你们觉得他一开始是为什么退隐的?”
“被逼的。”
“为什么?”
“因为官场黑暗。”
“是的,因为现实的官场太过黑暗,他只能归隐,但是归隐后他反而自得其乐,一心领略田园风光。”】
随着秦筝的结束,陶渊明忍不住想起了在官场的那些日子。
叹息一声,如果不是那些黑暗太难以忍受,他又何必归隐田园呢?
李白依然豪放,却也想起了年轻的时候也希望能一展所学,功成名就。
“不为五斗米折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何尝不是一种无奈呢?
白居易举起酒杯:“陶公性情高尚,当敬一杯。”
【“这是《归园田居》就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后写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
“这组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五个方面描写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
“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其中的第一首,《归园田居》(其一)。”
秦筝点到下一页PPT,展示全诗。
“现在我们先来读一遍这首诗,看看能有什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