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从未出过远门的徐之乾,第一次从伊丽市乘坐当年顶级硬座低靠背椅子黄海牌大型长途柴油汽车,当从伊丽市长途汽车站出发时。八五年阳春三月的塞外江南伊丽地区,进出河谷必经之地果子沟,崎岖不平的山谷盘山公路边上——向阳斜坡上正是满山遍野的野果树花、野杏树花、野桃树花开满枝条,蜜蜂、蝴蝶绕着各种树花上下飞舞的季节。满怀对未来憧憬的徐之乾十分兴奋地扒在汽车车窗上东看看西看看,直到出了果子沟。看到扑面而来的满世界的戈壁滩满眼的大小石头,导致的视觉疲劳而昏昏欲睡。突然客车一个急刹车,靠背上睡迷糊的徐之乾脸部,猛的撞在前排座位的钢管扶手上,把徐之乾引以为傲的高挺的鼻子撞肿了。晚上在中途新城县长途客车定点旅馆住了一晚后,第二天中午汽车才载着一车疲惫的旅客和鼻青额肿的徐之乾,慢慢驶入了烟囱林立、雾气弥漫的首府大城市——乌昌市,因为城市地处高纬度地区和在婆罗努山北坡山谷的原因,虽说是阳春天气但空气还是冷飕飕的。徐之乾想起中学地理课本上说首府这块地是几百年前的前朝的夏牧场,是真正的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地方。纯朴的他在想——幸亏当年的牛、羊等动物们有各种毛衣护体,否则真够戗。乌昌市是一座西北面低其它三面高的有上百万人囗的新兴工业城市。不像徐之乾的老家——伊丽市是壹千年前西汉武帝时代的乌孙国——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汉朝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乌孙国所在地——是汉武帝抗击北方匈奴,所需的战马养马场和骡马互市所在的中心地带,是一座除了自西汉武帝时代流传下来的传统农商业,和八十年代初刚刚开始兴起简朴的旅游县级市,伊丽市当时人口只有三十万。乌昌市在八十年代初逐步放开之后,在城市周边陆续出现了由石油工业带动的各类产业,生产各种石油化工下游产品,种类繁多的国营和个体工厂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开始生产扩张。这座当时就人多、车多、厂多、学校多的工业城除高温夏季云开雾散外,春、秋、冬三季均是雾气腾腾,空气刺鼻。肯定是与化工企业集中、无序有关。那时候还没有“霾”这种说法,当地人最常用的口头禅用“外头又拉雾了”来形容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程度。徐之乾到了乌昌市长途汽车站后,又扛着行李先后倒腾了两次,挤得水泄不通的公共汽车,(大城市的好处是——人多、车多、企业多)。然后逢人打听终于找到了位于乌昌市西边十二公里处,连徐之乾这个本地人都搞不明白的至今还存在的乌昌县。当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理念刚刚在东南沿海遍地开花,八五、八六年才逐渐开始在西北五省的省会城市开始推广。当年乌昌市正准备把附属的乌昌县开发建设成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原乌昌县城东部的商业局、工业局、二轻局等连片地段六七十年代初,无序建设的十几栋三、四层老建筑,等待规划拆迁的地段。找了大半天工夫扛着行李、满头大汗的徐之乾终于站在了二轻局老办公楼的三楼。在总经理办公室里,徐之乾终于见到了他日思夜想了整个冬天——永正装修有限公司的穿戴整齐的余老板。
余老板吃惊地看着鼻青脸肿的徐之乾,问清了原由,问候了一下一路上的辛苦。徐之乾的眼泪都差点掉了下来。七百多公里路上的辛苦与委屈瞬间烟消云散。然后余老板便带着他去拜见了余老板的两位公司合伙人,浓眉大眼的一头黑发的负责采购和材料的杨副经理,容貌俏丽鼻梁高挺的负责财务的女副经理吴副经理两个副经理。徐之乾原本还想问一下这个公司不是余老板一个人的吗,最后当人面还是没有说出囗,心想人刚来还是多看少说算吧。然后就在永正公司租赁的陈旧的三楼里,参观了总经理室、副经理室、设计室、财务室、办公室和会议室等科室。最后余老板还特意带着徐之乾到了办公楼下的大院里,参观了三层大楼旁边的近五百平米砖混结构,坡顶排水的材料库房。库房巨大的三米多高的大铁门、右边大铁门套了个单人小铁门,大铁门靠顶部的悬挂轨道向左右两边的推拉,大铁门完全打开后可以进出四吨卡车。徐之乾总算是见到了公司注册资本以外的所有资产。库房的水泥地面上摆满了杂乱无章,新旧不一的各类工程专用工具。还有那些徐之乾大多叫不上名字、一地的各色新旧装修材料。
最后余老板又带他去了三楼财务室,见到了年龄较大的满面笑容的微胖的女会计和高瘦年轻的女孩王出纳。赵会计问他随身带没带自己的人事档案。徐之乾表示自己的辞职手续还得一个多月才能正式批下来。当年不管是国营企业、还是事业单位的正式在编人员的人事工资档案只能转移给相对应的国营企事业单位,而不会交给个人、个体、私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