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军的战争开支,但和倭国死伤人数来说,又不值一提。
经过事后统计,倭国原本准备了500万兵力渡海登陆,结果能成功登陆的人员数量不足两成。
其他全部葬送在大海里面。
但100万的兵力,完全没有能力接手联合国军针对志愿军的作战,于是不得不派遣更多的兵力渡海登陆。
为了提升渡海成功率,他们后面倒是学精了,并没有使用大兴运兵船只,而是采用小型民用船只运输。
这么做是一方面是分散目标,另一方面也是提高龙国的打击成本。
但这种做法,也没有起到决定性效果,因为龙国天上可是拥有眼睛,针对这种低价值目标,他们使用了常规弹头。
虽然成本也高,但还能接受。
由于常规导弹,从天道基金手里获取不需要额外支付费用,使用起来反而更加凶猛。
导致这种渡海战术,成功率更低。
没办法,他们又想出了潜航渡海,这倒是规避了龙国的武器和系统优势,成功率大大提升。
只是潜航渡海,速度很慢,且成本要比船只渡海高得多。
这导致鹰国的想法实现起来,花的时间更多。
联合国军一时半会儿无法完全撤出,加上志愿军的作战目标已经改变,不再是和谈,而是想要彻底将联合国军赶入海里。
结果就是联合国军伤亡惨重,之前还能安稳从倭国得到补给,现在也被阻断了。
补给难以及时跟上,加上战况更加激烈,总伤亡不高都难。
经过事后统计,仅仅这一个月的时间内,联合国军总伤亡就高达五百万之巨。
要知道他们全部的兵力都没有超过千万,这里面还包括南朝的兵力,以及成功渡海的倭国兵力。
事实证明,鹰国想要不和龙国和谈,不想付出额外的代价,就想要从这里抽身,是不可能实现的。
眼看事情不对头,鹰国立即更改了之前的想法,对外宣布战略失误,并且找了个背锅侠。
倭国来到东北半岛作战的兵力,在志愿军的特意照顾下,基本上也全军覆没了。
鹰国为了彻底抽身,不得不宣布和志愿军开启和谈。
至于什么时候和谈结束,那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