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皇后去世后,永安帝便将徐熙带在身边片刻不离。只除了上朝时,徐熙由陈海照看着。
其余时间父女两个形影不离。一晃徐熙已经五岁了。
这天永安帝批阅完奏折,他又看了眼一旁,乖乖巧巧坐在旁边的徐熙。徐熙此时已经看着千字文昏昏欲睡。
她的小脑袋一点点的就像小猫钓鱼一样,永安帝看着不觉好笑。
徐宏就取了手上的南湖红玛瑙手串,轻轻的放在徐熙的脸上。徐熙顿时被冰的一个激灵醒了,她睁开水气朦胧的眼睛看见是徐宏。
徐熙就软软的叫了一声父皇,又拿起桌上的水晶龙凤糕,放进永安帝的嘴里。
永安帝咬了一口,只觉得嘴里心里都是甜的。
徐熙又小大人似的,叫陈海端来了一碗西湖龙井茶对着永安帝道:‘’父皇,你累了半日,喝碗茶歇歇吧"。
永安帝虽然还有其他的儿子女儿,可是要说真正唯一疼爱的也只有徐熙了。
徐宏吃了糕点,又喝了茶,再看徐熙又沉沉的睡了过去。徐熙体弱,所以觉也比别的小孩子多,想起这事徐宏就觉得心里一阵光火。
永安帝看着女儿的小脸不觉又陷入了沉思。徐熙已经五岁了,他应该为徐熙找一个天下最好的师傅。
三岁看老,徐宏可清楚自己的儿子们都是一群什么东西了。
生在帝王家,徐熙如果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等到徐宏龙归大海,她又该何去何从呢?
永安帝沉吟着,唤来了陈海道:‘’谢筠谢先生在太原,朕这里写一封信,八百里加急传递下去"。
三天后,太原城里,谢筠接到了来自京城永安帝徐宏的亲笔书信。其中的字字句句,读来无一不是徐宏的拳拳爱子之心。
谢筠也只能无奈的慨然长叹,叹完他还是要上路的。谢筠之后就收拾了行囊,一路向北到了京城。
此时的徐熙还不知道徐宏为自己请了一位先生谢筠。
他能谋善断,上有经天纬地之才,下有博古通今之略。可惜他无意入朝为官,倒是一直醉情于山水之间。
所以谢筠就凭借一己之力慧眼识珠,将当时的三皇子送上帝位,也就是当今的永安帝。
而且谢筠是天纵英才,他辅佐永安帝登基也不过才三十岁。
谢筠却又在功成身退后,纵情于山水之间。如今为了自己的女儿,永安帝又不惜将他重新请出山来。
谢筠无妻无子,孑然一身,不过倒是乐的一身轻松活的逍遥自在。
谢筠出身名门,读圣人之言孔孟之道,却又不迂腐。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精,更是熟读兵书,对排兵布阵也是说的头头是道。
谢筠在陈海的带领下来到了乾清宫。听说谢筠到了,永安帝亲自带着徐熙出来迎接。
谢筠见了徐宏,也只是抱拳一揖算作行礼,徐宏也丝毫未和他计较。
永安帝反而恭敬的对着谢筠道:
‘’先生,这是我的女儿徐熙,小名叫岁岁,我既将岁岁交给先生,自然是信得过的。我相信先生是世上最好的先生,我先在这里谢过了"。
说完他便是深深一揖,谢筠也没有推辞坦然受了。
他是一个心性旷达的人,永安帝的性格他是了解的,并不是一个虚心假意的人。拜了拜也就受了。
永安帝接着又对徐熙道:来,熙儿见过谢先生。
徐熙这时才五岁,在地上行了三叩首的大礼,她奶声奶气的对着谢筠道:见过先生。
谢筠听见徐熙软糯糯的话心里就是一阵熨帖,更何况这个玉雪可爱的小团子还生的粉雕玉琢,十分招人疼。
他赶紧拉起地上的徐熙,笑着道:岁岁,以后就由我来教你的功课了。放心,我会好好教你的。
永安帝看着这两人心下稍定,他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就继续埋头处理政务了。
每天他要亲自处理的奏折堆积如山,他可舍不得将徐熙憋闷在宫里。
永安帝对宫里的人又不是很放心。他可是从腥风血雨里走出来,宫里人的心如海底针,比海还深。
徐熙才小豆丁这么大点,他恨不得能走哪揣哪儿。
对于徐熙的安全他可不敢有一点大意,有了谢筠在女儿身边他才能够放心。
谢筠早在听见徐熙的名字就是一阵欣然,熙者,光明灿烂也。岁者,年年皆欢愉,岁岁皆胜意。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永安帝对这个女儿的宠爱,真是百闻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