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建史 > 第6章 姒相与羿

第6章 姒相与羿

相(生卒年不详),姒姓,夏后氏,斟鄩(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夏朝第五代君主,中康之子,少康之父。

诸侯有穷氏的后羿把持夏朝政权,立了中康为傀儡,中康死后,相即位,《竹书纪年》记载相在位第一年攻淮夷,第二年攻风夷和黄夷,第七年于夷来访。后羿称王之后,相流亡并依附同姓诸侯斟鄩氏。后羿后来被其宰相寒浞所杀,寒浞派兵灭斟灌氏及斟鄩氏,杀了相。

后羿废除了太康的王位,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王。仲康当了7年傀儡之后,驾崩了。后羿又立仲康的儿子姒相为夏王,但不久后羿赶跑了姒相,自己当了王。姒相被后羿赶到了斟灌、斟寻那里。后羿执政八年,不修民事,终日沉湎于游猎,结果被部下寒浞所杀。寒浞迁到定陶后,开始征伐斟灌、斟寻二氏族。在攻破斟灌的城堡后,又让自己的儿子浇伐斟寻。

后羿(约前1998年—前1940年),又称“夷羿”、“羿”,“后”是夏代君主尊号,夏代有穷氏首领。夏后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不久,羿驱逐了相,自己当了君主,是为夏时代第六任君主,后被家臣寒浞所杀。

“司”是“父子相继从事某职业”的意思。“司羿”就是“世袭的射师”。从夏启开始,夏代君主采用由“司”字反写而造成的新字“后”字作为自己的官方正式头衔,一直沿用到公元前1600年(夏桀末年)。

故“后”是夏代最尊贵的称号,且由于“司羿”确实掌握过夏初的王权,所以后世尊称“司羿”为“后羿”。“后羿”本业为射师,其职业和技能世代父子相传。在帝喾时代,当时的“司羿”被任命为王宫侍卫负责人,称作“司衡”,此后这一显赫职务就在该家族内世代传承。在太康不理朝政的时候,其时的“司羿”以王宫侍卫负责人的身份发动宫廷政变,将太康五兄弟逐出王宫,自己摄政。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久而久之,“司羿”就变成了“后羿”。

太康失国后不久死去,族人立其弟仲康,流落于洛水附近,仲康死,子相立,后相在羿的追杀下,逃往商丘(今河南商丘)依同姓之诸侯于斟寻氏以及斟灌氏。[2]这时斟寻氏已从伊洛平原迁往豫东。寒浞为防止夏后相势力复兴,命浇率师“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相”。然后封浇于过(今山东掖县北,或疑在今河南太康县东南),封豷于弋(在宋、郑间,约当今豫中偏东部)以控制东方。当寒浞攻杀后相之时,其妻后缗东逃至鲁西南母家有仍氏(有任氏,今任城)之地,生下遗腹子少康。

夏代后羿,有穷氏,是有穷国国君,篡夺夏国后位,共在位八年。

当时夏后启的儿子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有穷氏首领羿趁夏国统治力量衰弱的时机发难,驱逐了太康。太康死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后,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又驱逐了相,自己当了国君,这在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后羿代夏。但后羿只顾四处打猎,将政事交于寒浞打理,后被寒浞所杀。

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是个十分昏庸的君主。他不管政事,专爱打猎。有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去打猎。他越打越起劲,去了一百天还没有回家。

那时候,黄河下游有个部落首领名叫羿(yì),野心勃勃,想夺取夏后的权力。他看到太康出去打猎,觉得是个机会,就亲自带兵守住洛水北岸。等到太康带着一大批猎得的野兽,兴高采烈地回来的时候,走到洛水边,对岸全是后羿的军队,拦住他的归路。太康没法,只好在洛水南面过着流亡生活。后羿还不敢自立为后,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后,把实权抓在自己手里。

羿在仲康在位期间,广罗党羽。仲康死后立仲康的之子相为帝,两年后的公元前2145年,时机成熟,罢黜相并将相放逐到斟灌(山东曹县),夺了夏国的后位,为夏国第六任君主。他仗着射箭的本领,也作威作福起来。他和太康一样,四出打猎,把国家政事交给他的亲信寒浞(zhuó)。寒浞瞒着后羿,收买人心。有一次,后羿打猎回来,寒浞派人把后羿杀了。

寒浞杀了后羿,夺了后位,怕夏国人再跟他争夺,一定要杀死被后羿撵走的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