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炸了眨眼,谄笑道:“父皇说三个人,除了席应真,另外两人是谁?”
“第二个是王保保!”朱元璋慢悠悠说道,“此人天下奇男子,陕西一战,王保保提一支孤旅,合常遇春、徐达二人之力才将他击破。常遇春死后,徐达独力北征,遇上王保保,几乎军破生死、葬身塞外。朕一生用兵,此人最是劲敌,不能为朕所用,实在叫人惋惜。”
众人默默点头,乐之扬却想:“他若当真为你所用,怕也只是第二个蓝玉。”
朱元璋一时不语,两眼望天,若有所思,朱微难耐好奇,忍不住问:“第三个是谁呢?”
朱元璋看她一眼,淡淡说道:“第三个人么,那便是梁思禽了……”话一出口,冷玄浑身一颤,两道白眉忽地扬起,殿上其他人等,全都流露出古怪神气。
朱元璋接着说道:“此人文武全才,朕得天下,多亏有他。可他不识时务,一味异想天开,非孔孟、薄汤周,树立私党,营造邪说。为了扳倒他,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明里暗里手段用尽,可也无法致其死命。如今他人在西域,流毒中原,朝中官吏受其影响、悖逆伦常、藐视朕躬。这些年朕杀人无数,又以八股取士,千方百计清除此人的余毒……”说到这儿,他环视众子孙,神色凝重起来,“王保保虽强,不过癣痍之患,梁思禽的异端邪说,才是我大明的心腹之疾,一日不除,一日不安。他远在西域,朕鞭长莫及,但若进入中土,决不容他活着离开。”说到这儿,他瞪视朱允炆。后者唯唯说道:“孩儿谨遵皇祖之令。”
第七章 假手之计
朱元璋情绪激动,牵动肺腑,忍不住急声咳嗽。朱微一边服侍父亲,一边回想他的话语,看似闲谈,实为遗嘱。想到这儿,心中一阵难过,眼圈儿无端红了。
朱元璋见她神情,极力压住咳嗽,笑了笑,拍拍她手,直起身来,两道目光扫过众人,心中寻思:“虎瘦雄风在,朕死则死矣,气势上却不能示弱于人。”
想到这儿,他大声说道:“允炆,你的乐师练得如何?”朱允炆一呆,看向乐之扬,咕哝道:“似乎大有进益?”
“似乎?”朱元璋看着孙子,心中大为不快,他平生杀伐决断,朱允炆孝心可嘉,性子却优柔寡断,不合他的心意。想到这儿,朱元璋忍不住看了朱棣一眼,心中暗暗叹气:“可惜,不能立他为嗣,若不然,我大明铁桶江山,谁能动摇分毫?”
这念头一闪而没,朱元璋连连摇头,把这念头硬生生压了下去,慢慢说道:“允炆,无论如何,你也不要让朕失望。”说完又瞥了乐之扬一眼。
乐之扬心中暗骂,朱元璋这意思分明是说,为了太孙的面子,“乐道大会”只许胜、不许败,一旦败了,乐之扬小命儿不保。
意想及此,乐之扬几乎想要远走高飞,可一抬头看见朱微,忽又情丝缠绵、割舍不断,只觉为她死了,也是心甘情愿,这么一想,心中的去意又渐渐地淡了。
忽听朱元璋又说:“席应真走了,谁来执掌天下道教?”朱允炆心头一跳,忙说:“孙儿以为,道灵仙长年少有为,可当大任。”乐之扬吓了一跳,瞪着太孙,脑子里一团空白。
朱元璋尚未答话,燕王上前说道:“道灵师弟年纪太小、资历浅薄,道教宗门都是耆宿老仙,只怕不会听从他的调遣。”
朱允炆大怒,狠狠瞪视朱棣。天下道士甚多,信徒何止千万,成为道门领袖,便可掌握这一股无形势力。时下诸王逼宫,朱允炆权位不稳,乐之扬若能掌控道教,大可加强东宫的力量。朱允炆算盘打得如意,却不知乐之扬是个假道士,道书没读过几本,道法一窍不通,让他领袖道教,就跟瞎子看戏、聋子听书差不多。
朱元璋沉吟时许,点头道:“老四说得在理,道灵年少识浅、难当大任。老四,你若有合适人选,下去写一个条陈,明天送给朕瞧瞧。”
燕王应了,回头瞧了瞧太孙,脸上似笑非笑。朱允炆越发恼怒,乐之扬却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一想到看管一大群道士,他不止头脑闷痛,五脏六腑也似要翻转过来。
朱允炆脸上一阵红,一阵青,蓦地咬牙发狠,深深行了一礼,涩声说道:“皇祖,孙儿听了一些谣言,不敢隐瞒,想要禀告。”
朱元璋道:“你说。”朱允炆看看左右:“这件事,外人听来不妥。”朱元璋注视孙子,暗生狐疑,可他城府甚深,点头道:“好,除了皇室之人,其他人先退下去。”
太监、宫女纷纷出殿,乐之扬正要离开,朱允炆忽然低声说:“道灵,你在殿外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