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在魔教卖甜饼 > 第59章

第59章

舒浅点头“用材这一块你个数量,我派人去采买。”

祝海轩沉稳点头“谢过教主。”

事实上船缝不仅是要用桐油,是要用剁碎的白麻絮以及筛过的细石灰配合桐油搅合成糊状才行。这样才能确保由木头制成的船只在海上时,不会轻易被水渗上来。

船上的麻绳也是要特意烧制过的,成品可以系万斤重的物品。

舒浅原先对这一块还是陌生的,大多数还是这些日子不断翻看各式各样的书,才得以有所了解。也多亏了祝海轩送来的那本书,她才更完善了关于海舟建造的图纸。

接下去的事情,她能插手的地方少,更多还要看自己的教徒。

祝海轩在和舒浅提完这一句后,转头就寻人一道去看这边哪一块的地方便建造一个码头。

他们不仅要考虑这六百顷的沙土变大的问题,还要考虑万一涨潮,他们的码头会不会被吞下。

教徒们忙碌着,舒浅则是站在这片地上,悠哉逛着,还在边沿地区碰到了原先住在周边的原住百姓。这些老百姓颇为警惕看了她两眼,随后就缩进屋里不再出来。

会住在这周边的老百姓,几乎都是靠海吃饭的。

他们身上总是有一股子腥咸味,由于贫苦没有多少钱买肉吃,也没地方种点菜,整个人看起来黑黄干瘪,带着一点点麻木。

曾经天赐盐场在这儿时还好一些,这些人会有活干。

后来天赐盐场开不下去了,这里不少人逃的逃跑的跑,剩下没有多少人还留在这一块地上。

当然,这一片还是会有点残余势力,这点残余势力算是几个州县都不管,偶尔还自个产出点私盐去卖,活在风口浪尖中。

同时,这一片也多倭寇。

越是乱的地方,越是能得到更大的收益。

舒浅巡视一遍周边后,回过头还是再次吩咐了毕山,好好安排好教徒们轮班守着这一块地。要是遇到倭寇直接抢了刀,人送去衙门。

要是遇到贩卖私盐那些直接上来就不客气动刀的,那毕山等人也不需要客气。

舒浅带着浅淡的笑“我们先将这块地霸占了。等回头闹出了事情,不用压着,闹去哪个衙门,就闹过去。要是我们赚了营生,上头要收税,我们就将税交到瀛洲。”

她往回看了眼“要是有重复劳动的活计,花点粮食或者银钱,叫周边的百姓一道来做。”

毕山一一将这事给应下了。

当瀛洲代为收税,他们这群人又可以掌控住了这块地,拦下了外来的倭寇,还带动了周边的百姓,无论是哪一位心中都会有所揣摩。

要么就私下派人代替掉他们。

要么就正大光明寻个理由压榨他们。

前者要靠崇明教自己解决,后者则是梁又锋这位知州的事情。

舒浅要尽可能不留下任何的疏漏。

……

毕山在祝海轩确定好需要的材料后,派遣了人去收。随后又安排人手帮着搬运石头以及石灰。他们要在沿海地带围出一小块区域,随后伸长到海上去。

这些并不需要多少难度,需要的是力气以及听话。

他当即去周边找附近的老百姓去了。

一天十文钱,日结,包一天一顿饭。

沿海的这些百姓听了这个价,稍作犹豫就同意了。要知道他们出海一趟,周遭都是卖一样的东西,价格便宜得很,甚至有时候卖都卖不掉。

而当他们真的吃到那一天一顿饭时,才知道自个是真的赚了。

那米可是他们逢年过节才能舍得吃的白米,偶尔还能吃一两口大肉。

谁让教中如今开了酒肆,整个教里的吃食都是酒肆里一起包着做了。有些时候那些个有钱人叫了一桌子菜,有些大菜一口没吃就不要了。

教徒们以前穷苦惯了,现在教中有了钱,他们也没那么多讲究,直接要来吃了。

就这样,沿海这六百顷地方,从一个角开始逐渐搭建起了码头的雏形。匆忙的教徒们一点点用石头堆积出了沿海码头,再在沙滩上搬运来了巨型的木头,建起了海舟。

一笔笔钱开销出去,那海舟也一步步成型。

日升月落,日子一天天过去。

中途确实有周边凶狠的私盐贩子前来想要赶走他们,还有过从海边冒出的倭寇,一概都被毕山拔刀打了回去,或者交给了衙门。

私盐贩子过来没带什么好东西,而倭寇但凡出现,要么送刀要么送简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