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看着太皇太后脸色慢慢从赞同变为难看,心中不免有些畅快。
只见马佳·思颖不再继续往下说,而是像受了惊吓一般,起身请罪,“思颖失言了,还望太皇太后您宽恕。思颖也是为了塔娜格格着急,不免有些话不过脑了。只是昨儿格格在佛堂那般行事恰巧被皇上撞见了,您也知道,皇上最是重孝道了,难免语气就重了些。”
罢了,哀家带出来的孩子,还能不知道她的处事态度。太皇太后看着马佳·思颖,心情有些复杂,有对马佳·思颖表现的赞叹,也有对她不是科尔沁一族的惋惜。
“你且起来吧。”太皇太后知晓此事是她想插了,竟然认为马佳·思颖在玄烨那边能说得上话。
“哀家昨儿个就教导过塔娜了,明儿个就是皇帝的生辰,玄烨去佛堂也是尽了孝心。塔娜就让它近日在慈宁宫学着规矩吧。”
太皇太后自己心里接受了,便也恢复了对马佳·思颖的疼爱,“哀家听苏麻喇姑说,六月便是你的生辰。你年纪小,也有些时日未和家里人相见了。哀家便在你生辰那日,许了你与家人相见,可好?”
马佳·思颖听到这个消息,眼睛突然睁大,一脸喜色的抬头望着太皇太后,“思颖谢太皇太后,前些日子家里传信说是额娘已平安生子,思颖还在叹息不能够前去照顾。这下等到六月时,额娘的身子也养好了,等见了额娘,臣女的心也算是落下来。”
“好了,哀家也盼着你祖母博尔济吉特氏能够过来,也好一同聊聊天。”这人一老,便喜欢回忆原来的生活。
“对了,明日皇帝的生辰宴,你陪着哀家一同去。”太皇太后漫不经心地说出这句话,说完带着微微笑意,盯着马佳·思颖。
只见马佳·思颖脸上的喜悦还未退散去,像是被太皇太后的话语给吓住了,“臣女如今已经要满十二岁,这恐怕有些不妥——”
“你既是哀家身旁的,便没人敢说你的闲话。苏麻喇姑最近身子有些不适,你在旁边,哀家心里也踏实。”
马佳·思颖见太皇太后如此说,便也不在推脱。毕竟刚送了自己一个大礼,也不好拒绝。何况只是去一趟而已,自己就站在后面,也没人能注意到她,正巧她也能看看历史上有名的四位辅政大臣。
“那臣女便跟在苏麻姑姑身后,给姑姑打下手。”说完马佳·思颖又笑着看向苏麻喇姑,“姑姑,思颖第一次见这么多贵人,心里难免会不踏实,如有做的不妥的地方,姑姑可要告诉我。”
......
作者有话说:
看到有几位宝儿说了关于博尔济吉特氏的看法,其实文章现在的时间段还处于康熙二年,女主才十二,博尔济吉特氏十岁。女主心思成熟是因为她身体里住着一个成熟的灵魂,而博尔济吉特氏作为土生土长的蒙古人,且从小被娇惯着,还有一个姑母做着大清的太皇太后,那心性必定是不如女主的。
等往后时间线推移了,大家的性子肯定是有所改变的,这点请你们放心。
21 ? 爱子亲启
◎慈和皇太后留的三封信之一◎
吾子玄烨: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额娘该是已经离开了。我的儿,额娘不能看着你长大成人,娶妻生子,这是额娘一生的遗憾。
我知晓,在你心里与我还是有隔阂的。自你出生起,额娘便陷入了自己想象的怪圈里。以至于打你记事开始,额娘每日面对你时只有无尽的泪水,我像是魔怔了一样,待额娘清醒时,万般愧疚涌上心头,但是我儿已经长大了,额娘竟没有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
玄烨你自小便聪慧,我想你心里也是知晓的,额娘只是如大多深宫女子那般爱而不得。额娘以为有了你,你皇阿玛便是为了你也会多来我这儿,但事与愿违,额娘在他心里终究是没有一席之地。
如今你已是大清的皇帝,一国之君的重担迫使你快速的成长,额娘每每见你,都不禁感慨,我儿虽小,但心智已然超于同龄人。额娘虽多劝你好学,但其实心里还是希望我儿能够健康平安就好。
额娘知道,你从小主意便大,自己认定的事情很难轻易的改变。为君者,当以国事为重。以后你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将顾及很多方面。额娘希望,你能够心怀天下,兼济为民。
你皇祖母经常教导你,不要向你皇爷爷和你皇阿玛一般,爱新觉罗家不能再出一个情种。额娘虽因此成了如今这模样,但还是不希望你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天下主,有的感情可以抑制住,而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