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二战考研的这一年时间,夏云没有对本科的任何朋友提起过,夏云像一个默默无闻的潜行者。平时上班,夏云勤勤恳恳,对待学生也尽量做到一视同仁。苏意荣说学生非常的势利眼,只喜欢衣服多的、看起来富裕的、漂亮的老师。苏意荣看着夏云的衣服,说了句小夏身上穿的不好看,挂在小夏那个柜子里的一连排的裙子也不好看。
夏云没有和苏意荣一般见识,既然两个人三观不一致,那就少说话为妙。其实学生没有苏意荣描述的那么浅薄不堪,尤其是一些高中生,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成人意识了,其实你真心对学生好,无论这个老师外表是否光鲜亮丽,其实学生内心都是能感受爱意是否存在到的。夏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爱心真心诚心去触碰学生的灵魂,而非用美衣美发美妆去闪亮学生的眼睛。
被爱一路浇灌的学生,才能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正直善良的人。
夏云始终把学生放在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位置,把学生当做红花,而自己是绿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认为学生和自己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暗示,所以赢得了学生的尊重。苏意荣习染了她办公室里一些老年教师不良的风气,对学生非常挑剔,总认为自己运气不好,分到了最差的一波学生,并且在背后里骂这些学生是猪,平时上课就是在喂猪。
苏意荣在一开始时,因为比夏云先到这个学校,在夏云的面前喜欢吹嘘自己,曾经在某所非常厉害的高中实习,教的学生非常优秀。苏意荣十分热心的展示、吹嘘自己,但是这股浮夸风还是没能吹进夏云的心里。夏云从不认同苏意荣的教育理念,但平日相处时还是会称呼苏意荣“苏老师”以表示自己的气度与素质。而苏意荣固定的把夏云喊做小夏,以展示自己的威风。
在第一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夏云两个班拿下了前百分之二十的好成绩,而苏意荣带的两个班分别是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苏意荣面子上过不去,说不喜欢高中这种比成绩的风气。夏云觉得苏意荣幼稚又好笑,高中不比量化成绩,还能比什么?难道是集体比美吗?虽然当今时代强调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也需要量化考核呀,如果没有评分,那何为优劣标准?苏意荣痛恨这群由于教学成绩差,让她丢了面子的学生,苏意荣多次在宿舍里咒骂这些学生。
夏云感慨教师退出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县城优秀教师的奇缺。并且发现了这样一个无奈的现状,就是一些985、211工程院校的应届毕业师范生,宁愿留在一线城市教小学、幼儿园,也不愿意去四线以下的小县城教高中。县城一中可以浅浅掐一下老师的学历,取双非院校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波,或者要求是研究生学历略微提升一下门槛。但是对于县城的其他普通高中,如果把要求放到研究生学历或者985、211本科毕业生学历,那估计符合条件前来求职的人少之又少,很多岗位可能面临着空缺招不满的现状。
所以县城普通高中师资力量一直颇为让人诟病,由于缺少教师,导致了落伍的老教师清退不出去,优秀的年轻教师没办法吸引进来,现在引进的新教师素质又参差不齐,其中不乏有毫无教育情怀,并且学科素养也不达标的老师。
一年的工作经历,使夏云快速地成长了起来,看待问题也更有了一种“忧国忧民”的精神,考虑的不再是自己个人利益,而是将自己与学生与学校的利益绑在了一起。她开始学会关心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