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并不为李斯的死所动容,毫无政治斗争空降帝位的他,根本无从理解朝会成为赵高的一言堂会对皇权的产生何等的影响。
此时的胡亥把心思都放在阿房宫和骊山墓地上了,他不惜大肆征发举国上下的农夫修造,甚至动用虎符调集五万士卒驻守京城咸阳。
同时让各地向咸阳供给粮草,而且禁止运粮草者在咸阳周围三百里以内补给,必须自己自备食粮。
在胡亥和赵高两人的肆无忌惮下,除了常年的无偿劳役外,农民的赋税也日益加重,最终导致秦二世元年秋反秦起义的爆发,大泽乡起义是中土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反秦声势愈演愈烈,可二世胡亥根本不相信,只听信赵高粉饰太平的言辞。在朝会讨论是否平定起义时,胡亥直言否认反叛一事,发兵当然也难以进行了。一名为叔孙通的近臣知晓胡亥的心思,谄媚道:"反叛根本是无中生有,先皇熔铸了天下兵器,又有严明法令行于天下,国泰民安,谁还会造反呢?陈胜等人只不过是被追捕盗贼而已,请陛下无需忧虑。"胡亥听了这夹杂吹捧的讨好之言,满心欢喜,此后众臣说"盗贼"的无事,说"造反"的就被治罪,罪名是"非所宜言"罪,就是说了不应该说的话。
"非所宜言"这种罪名是一种典型的封建专制刑法,秦朝灭亡后很多朝代都沿用了这种罪名来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起义一事至此便告一段落。
而赵高为了彻底专权,寻找时机对胡亥上奏说:"先帝临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为非,进邪说。今陛下富於春秋,初即位,奈何与公卿廷决事?事即有误,示群臣短也。天子称朕,固不闻声。"
大意是让胡亥少和大臣们见面,以免在大臣们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如果能居住深宫中听取赵高他们的汇报,由他们这些"栋梁之才"来辅佐,那国家会治理得更好。
胡亥竟欣然接受,此后终日在后宫中享乐,从此,朝中大小政事都由赵高一人来独断专行,尽管赵高大权在握,但他依旧心有疑虑。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他又害怕大臣暗中联手反对他,为了试验大臣的阵营,赵高精心策划了一起在历史上遗臭万年的政治事件,史称"指鹿为马"。
《史记》记载: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於二世,曰: "马也。二世笑曰: "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大意:一次朝会上,赵高以鹿作为礼物献给胡亥,对胡亥说这是骏马。胡亥听了不禁失笑:"丞相怎么开这样的玩笑,这明明是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仍坚称是马,胡亥便问在场诸臣。大臣们因为害怕赵高的权势,很多人便随声附和说马。也有的说是鹿,有的装聋作哑。
事后,赵高便将说是鹿反驳自己的人一律杀死,说马的人则看做自己派系的人,当真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史记》有这样的记载:二世惊,自以为惑,乃召太卜,令卦之。太卜曰: "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庙鬼神,斋戒不明,故至于此。可依盛德而明斋戒。"于是乃入上林斋戒。日游弋猎,有行人入上林中,二世自射杀之。
胡亥以为自己得了失心症,叫来太卜掐算,太卜谎称是因为他祭祀时不严守斋戒引起的。胡亥便到上林苑里重新斋戒,只不过依旧是一曝十寒。
史料记录:赵高教其女婿咸阳令阎乐劾不知何人贼杀人移上林,高乃谏二世曰:
"天子无故贼杀不辜人,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天且降殃,当远避宫以穰之。"二世乃出居望夷之宫。意指:胡亥将误入苑中的人当场射死,赵高便借题发挥,先是让女婿阎乐上奏说,不知谁杀了人,将尸首扔到了苑中。
然后赵高对胡亥说,皇帝是天子,射杀无罪者要受上天的惩罚,同时鬼神会奉命降灾。赵高趁机让忧心忡忡的胡亥移步去别处的行宫避灾,胡亥离开后赵高在朝中俨然皇帝一般。
胡亥此后彻底对天下走势一概不知,等到反秦大军威逼都城咸阳,火烧眉睫关头急报才送入胡亥的行宫。对用兵之谋知之甚少的胡亥只得听从章邯的建议,让他率领释放的骊山刑徒出战迎敌。
骊山众刑徒终年劳作,筋骨强健,加上不需劳役土气更为高涨,在章邯的率领下,初期连战连捷
但破釜沉舟一战中章邯作战失利,向朝廷请求出兵增援,却又被赵高猜疑而拒绝发兵,走投无路的章邯最终叛秦。
章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