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楚王:重瞳逆命 > 第24章 果循环 恶盈满贯终难逃

第24章 果循环 恶盈满贯终难逃

胡亥身死后,阎乐便匆匆离去向赵高报告消息,而得知了胡亥已死的消息,赵高面不改色内心也不升起丝毫波澜。

待尘埃落定,赵高这时才放心赶到现场,第一时间摘去了胡亥所佩的玉玺,大步流星,让侍卫呼唤百官上殿。

在朝会上,赵高怒斥胡亥的恶行,把暴乱、苛政、劳役这一切的一切归咎于胡亥的残暴不仁,而众生百态显于百官之中……

而后赵高仰仗着自己乃赢姓赵氏的血统,竟试图宣告登基,但是文武百官中即便是他的党羽也无一人敢于迎合,反而皆低头不从。

这一无声的反抗粉碎赵高对帝位的贪念,一时间赵高顿觉天旋地转,这时的他才明悟到"天弗与,群臣弗与"的感受。

而一计不成,再生一计,赵高临时改变主意打算扶持王室成员﹣子婴,此时满心憧憬的赵高却没有考虑到故技重施是会让人警惕的。

于是赵高在朝会上将玉玺传给了子婴,而子婴早在当公子期间,就已耳闻目睹了赵高的种种恶行。

子婴被赵高推而上位,自知不过是一傀儡而已。子婴不愿再重蹈覆辙,一时恶向胆边生,就与贴身宦官韩谈商定了斩除赵高的计划。

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

"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

原来赵高要子婴沐浴焚香,斋戒五日后正式主持权利移交的大典。子婴在斋戒期间便暗中派遣自己的近卫接替看护在庙四周的侍从。

五日时间,说长不长,但足以成就一个人的谋划,亦足以毁灭一个人的计策,甚至让一个人从幻梦跌落至无底的深渊。

日子转瞬即逝,赵高苦苦期盼的期限到了,便派人来请子婴接受王印,正式登基。

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 "宗庙重事,王奈何不行?"

子婴遂刺杀高於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

可子婴推说自己身体有恙,不肯前往。赵高无奈,想着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便亲自去请以彰显诚意,而这一切都在子婴的预料之中。

而等赵高一到,埋伏在四周的侍卫片刻间便和赵高的近卫纠缠在一起,而子婴的贴身宦官韩谈在乱局之中眼疾手快,一刀将无人保护的赵高枭首。

赵高轻易被斩杀于庙宇之中,恰似不久前含冤自刎的胡亥,结局相异的原因只是有心算无心而已。

赵高也不过是个因书法受青睐上位的小吏罢了,当屡试不爽的计谋被他人识破,等候他的便只有黯然收场这一条路。

赵高身死之后,子婴随即召群臣进宫,历数了赵高的种种罪孽,并夷其三族 - 父族、母族以及妻族,可见高位之人少有仁善之辈。

赵高贪慕的权势超乎他本身的能力,他的贪念才是祸根,甚至连一同享受这份尊荣的亲属也无从幸免。《易经·系辞》有云者: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往往一个人决定他的成就,时运只是强者的助力,当他的才能与渴求的地位不能匹配,被贪欲迷失心智让各种难以承受的灾难接踵而至。

国祚者,王朝之国运也,指帝王之位,亦指皇朝维持的时间。毁去秦朝国祚的三人皆是落得悲惨下场,让人叹息之余,也不甚解恨。

胡亥不过是一枚棋子,李斯是因嫉妒而突生邪念的小人,而赵高则是工于心计的诡辩者。

其实归咎秦二世而亡的根源,不过是嬴政威慑诸国却英年早逝,积弊已久的秦朝恰遇上三个身居高位的心怀不轨者。

胡亥无能,赵高无德,李斯则输在看人不够准,李斯的垮台,也宣告了秦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理想乡后世的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著的《孩余丛考》对赵高大肆褒奖:

他指出赵高本为赵国公子,因痛惜自己的国家被秦国所灭,不惜残害自己的身体自宫后进入秦宫引发秦朝内部一系列争斗,杀尽秦朝宗室,灭亡秦朝,赵高的所作所为志在复仇,并指出此段资料来源于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且不说这一番推论是否牵强附会,单说他把资料来源说成《史记索隐》便是笑谈,《史记索隐》中的说法和他杜撰的赵高行事目的完全相悖。

更何况,赵高既是宦官,史书上怎会对他的女婿阎乐大加着墨,若入朝只为复仇,赵高又何苦贪图皇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