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楚王:重瞳逆命 > 第8章 力能举鼎 不速之客道玄机

第8章 力能举鼎 不速之客道玄机

自从听闻秦始皇的丰功伟绩,心里一贯向往楚国兴胜的项梁每天都愈发萎靡不振。

项籍并没有整日去安慰沮丧的叔父,因为经过十一年的朝夕相处,他深切明白项梁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内心的坚韧,这样一个人需要的只是机会而不是无用的安慰。

于是,项籍三年如一日,日日夜夜学兵法,演练武学,修行吐息;身材高大魁梧,目如朗星,英伟不凡。

渐渐习练拳法只能做到让他热身,叔父项梁为他夜以继日的干劲所触动, 请来十数工匠为他打造一千斤铜鼎用来锻炼力气,打熬筋骨。

鼎造好后,四名健硕的铸铁匠人协力才把铜鼎搬至项家院门口,项籍闻声而来见猎心喜,竟单臂擎其这千厅重鼎,众工人大惊,直呼"壮哉"。

有了磨砺身躯途径的项籍也是心血来潮,将大鼎挥舞起来,劲风喝喝,众人兴致愈发高涨让项籍再露一手,项籍一时兴起御使灵气汇聚于脚下,离地而起。

众人皆呼项籍力能举鼎,甚至可抬起自己,项籍的事迹一时名传百里,然而日后再听闻者皆称匪夷所思。时年约公元前217年,那年项籍十五岁。

已是束发之年的项籍丰神朗俊,一介翩翩少年郎。某日,本该一切如常,然而项梁买酒时与人发生争执,两人大打出手,而那人的体能又怎么可能和身为将门子弟的项梁媲美,自然是完全落入下风。

只是三拳两脚,那人被击中的双臂和左腿就疼痛难忍以至于不能动弹,谁曾想此人技不如人却依旧牙尖嘴利,手上功夫占不到的便宜,就想在口头上全部找回来。

手下败将的言语辱骂彻底激怒了深沉狠辣的项梁,激愤的他一记刺拳正中那人的心窍,又补上后鞭腿将其击倒。

那人本就手脚剧痛,更加抵挡不住项梁攻势,又受到毫不留情的杀招,顿时只能倒在地上苦苦哀嚎,心脏遭受的重击和倒地的震荡震裂了他的心脉。

"我本从不杀无名之辈,今日为你破个例,只因你不配拥有姓名。"项梁甩下一句话,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冰冷的话语更刺痛了那人弥留的神志,他无助地扭动躯体,期盼而渴求的目光也因围观群众忙不迭的跑开而渐渐暗淡。

回到项梁思虑到秦朝法度森严,畏惧连累到家人,便带着项籍连夜前往自己深有威信的吴中避难。

连日抵达吴中,因项梁在吴中德高望重,当地的人都很信任他,把各种需要组织的大事都交由他操办。

时不时听到邻里对整日服劳役的愤怨和叹息,项梁的心思逐渐活动起来,又发现当地氏族也不满秦朝的统治,于是乎,项梁和当地激进派的氏族子弟暗通款曲,心照不宣地谋划起义的准备。

项梁借筹备地方大事的条件暗中招兵买马,而地方势力则为其购买粮草、兵刃,两者一拍即合。

项籍此时还没有参与进他们的谋划之中,一是因为项梁觉得时年刚满15的项籍稍显稚嫩,不愿给项籍制造压力;二是项籍当前心无旁骛地提升自己的势力,无暇插手叔父的事业。

但是每当项梁训练士兵,项籍必前去观看甚至于亲身参与,项梁曾疑惑问起缘由,项籍只答兵法的基底大部份在于士卒的素养,体验练兵也是丰富对于兵书的理解。

项梁赞叹道:"此言大善,论及对兵法的感悟你已经走在大多数人前列了。"

身居吴中,时常有人赠送礼物以此结识项梁,而礼品以书籍居多,项籍欣喜,逢书必读,虽有糟粕也无伤大雅。

根据书写古代传说的书籍,项籍将时时出现在眼前的缤纷气息命名为灵气,也曾效仿书中记录的修行方式,端坐山巅吞云吐雾,无甚效用,遂弃之。

至公元前216年,项籍16岁。

此年项梁和当地氏族的合作越发默契,虽偶有争执但共同经营的地下武装势力依旧不断壮大。

为响应叔父号召,项籍也逐渐参与其中,并在难以计数的兵团演练中发现了军中煞气扰动穹窿的规律:

百人以下规模无丝毫影响,百人以上的干扰逐渐扩大;接近千人可以透过被搅碎的区域看到后面的情景:时而有雷霆滚滚,或多人争斗,又或是有人修行……项籍心中开始有所猜测。

项梁等人的谋划行动愈演愈烈,部分乡勇也慕名而来,可随着热度逐渐消退久久等不到起义发动的村民一腔热血熄灭便纷纷退出。

因为早有预料,没人为止感到失望,除了那些兴起而至又兴尽而归的盲目村夫,稍有头脑的人也就知道起义之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