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提银灯 > 第33章 荒凉饶县 苍山起火

第33章 荒凉饶县 苍山起火

次日,大理寺的议事厅内,邓清河一手扶着脑袋按揉太阳穴,一手在书案上翻阅卷宗。

宋景在桌前向邓清河汇报“昨日,我去调查会州之战相关的卷宗,上面是这样记叙会州之战的,始元十五年,北燕召集全国所有海军兵分两路去进攻会州与乌河,力图直捣汝南最富庶的城池平江。在奋力抵抗一日之后,镇守会州的张靖忠投敌叛变,紧接着两日之后,驻守乌河的江采莲因冒进阵亡,乌河失手。最后留下平江守将岳清率领军民奋力抵抗,击退北燕大军。”宋景将最近的发现娓娓道来,“只是几句简短的描述,就已经漏洞百出。平江商业繁华来往的商队众多,但是农业欠佳需要从乌河运输粮食,在那样的情况之下,没有粮食补给城中百姓众多如何坚持,如何反败为胜。”

韩瑗立即又想到一件事,“大人,之前侯毅向我们透露过饶县这个地方。当时我就印象特别深刻,我们韩家当时在饶县曾经承包过一个矿山,只是在会州之战之前的几个月,那里的矿工爆发了大规模的乱动,到最后连官府的人都斗不过他们。那群矿工也就占山为王了。”韩瑗拿出一张汝南地貌的地图,“大人,您看这就是那座矿山,矿山旁边的这座四姑娘山就是乌江的发源地,四姑娘山山势险峻,气候严寒,不适宜开采矿石,所有当时我们才去开采旁边这座矿脉。”

“你们说如果有北燕人从内部接应呢。你看我占据了乌江的上游,一路顺流而下,途中经过乌河和平江,十分的顺畅,没人会想到从南唐内部居然还存在北燕的军队。就这伙叛乱的矿工占据了这个矿山,然后和北燕人里应外合。看来我们有必要去一趟饶县了。”邓清河想到这里瞬时心生一计。

谁都没想到,名满南唐的开国功臣邓容邓太傅举家请辞回老家平江,更令人震惊的是,南高宗李慕旦也同意了,他知道老朋友是留不住了。南安的南门——朱雀门,大门之上,是一位天子黄袍加身,眺望远方的故友,大门之内,是一群群主动送行的百姓,他们深切地知道,在这个南唐只要是出自平江邓家的子弟一定是为国为民在所不辞,南安百姓就此辞别邓太傅。大门之外的马车上,一位老人恋恋不舍地看着身后的那座城,功成名就之后他选择退隐山林,他毫无怨言。

一场盛大的送行结束后,两位青衣少年,一位手持长枪,一位肩扛弯刀,骑着白马飞驰在田野的小路上。宋景和韩瑗正在马不停蹄地赶往饶县。

饶县,十年前正所谓如同名字一般,是整个汝南最富饶的县城。但是现在的饶县,宋景和韩瑗骑着马,走走停停花了五天时间才赶到饶县的附近。令人奇怪的是越是靠近饶县的地方,就越是寸草不生,一片荒凉的景象。韩瑗和宋景走进一座残破的城门,门上的匾额依稀能分辨出是饶县,驱使着马儿走进这座城,这里还是零星有人居住的,但是摇摇欲坠的房屋能够看出他们的窘迫。

宋景和韩瑗走着走着一家还像样的客栈出现在眼前,平安客栈,客栈前有一副对联“泰平安可象,造化本何言。”迈入客栈的高门槛,两人发现老大早已经在此等候,按照常理他们两人应该会比老大快一步到达,但是这一路上韩瑗又是水土不服,又是迷路慢行。

“把行李放好。”邓清河吩咐道。他快两人一步到达饶县。发现这里的情况很是特殊。

“会州之战之后,当今陛下曾经发动全国募捐用来重建汝南,按照道理来说,这一带靠近矿山,本应是最富饶的地方,但是现在依旧残破不堪。我向掌柜的打听了,原本矿产资源丰富的苍玄山,矿产现在几乎所剩无几,只剩下环境恶劣的四姑娘山被南安的韩家承包了去,但还是难以维持生计。”邓清河说,“你们随我去四姑娘山看看。”

“放心老大,我已经打理好了。”韩瑗自夸道。三人赶往四姑娘山,刚到山脚下就感受到了阵阵寒气,望着看不到山顶的四姑娘山,太阳的余晖照耀着上面的白雪。

韩家的人早已经在此等待,一位应该是包工头的男人走了过来,他一人穿着厚厚的棉袄,“少爷,您说您跑这么远,到这个穷乡僻壤来干什么,山上冷的很,你也没有添衣,要不明日再上山吧。”

“陈叔,我不是已经说好了,就今日上山,我们有要事要办。”韩瑗说。

那男人见劝说不成,只好领着众人上山,只是邓清河觉得这山路难免太过于弯弯绕绕。他们此时连半山腰都没有爬到,远远的见到一股浓烟升起,有人急急忙忙地跑来“管事的,不好了,走水了,旁边的苍玄山走水了。”

“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也能走水。”管事的男子低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