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打击吴瑞这个毛头初哥,璐璐姐一声令下,地质队全体成员开始登船。
飞船周围的轮廓灯已经开始闪烁,而飞船顶部的探照灯已经直照天际。这样一来就可以对飞行的各种大小飞船起到划界作用。飞船的电子通讯当然是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也毋庸置疑的准确。
然而人类总还是留着最后一道人工审核,依靠人类的视觉来做最后一道安全判断。先进的,不一定是最稳定的。古老的传统的,一旦失效,那肯定是有问题的。
照例所有人都没有携带大件换洗衣物,而是依靠飞船的打印,塑造各自的贴身战衣,外面辅以野外作业服。
一来飞船是有载重限额的,带多了,飞船是不允许登船的,每个人所能携带的个人物品不能超过5kg,刨掉身上穿的这身衣服和鞋也就不剩什么了;二来东西带多了,在野外也容易遭到野人觊觎。
制式物品容易追踪,上面都有各个主城的鲜明印记,这些印记不是野外的散人的科技水平所能伪造的。一旦被抢夺走,很容易追查到作案人,并予以严厉打击,个人物品嘛,不好意思,政府的强力部门不是为你个人野外度假服务的。也没那个功夫和精力。野人也深知这一点,所以最喜欢跟携带大量个人物品的城里人打交道了。
吴瑞他们当然不会冒这个险,凯申物流可不是盈利企业。
一切准备就绪,翔宇号飞船发出了起飞申请。随着塔台的批准,周围空域的三维区域被塔台标注了禁空标记。
所有的起飞上层空域的飞行器第一时间被疏散到周围空域。
穹顶随之打开匹配翔宇号飞船大小的天窗,犹如一只护着小鸡仔的母鸡一样的翔宇号飞船,16台反重力引擎开启,周围的尘土缓缓向上飘起,飘起到一定高度后突然四散,而翔宇号飞船犹如离弦之箭,冲天飞起。
飞到五千多米高度的时候停止爬升,尾部喷气式发动机开始运行。值得说明的是,这种喷气式发动机,是电动的,化石燃料什么的,不存在的。金晶石的发现,已经解决了地表人类活动的能源的问题。
人类目前真正的能源桎梏,在于星际远航。
透过舷窗,吴瑞看到飞船下方的云层不断翻涌后退。飞船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向前飞行。
到陇右一千多公里的距离,理论上翔宇号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到达。
然而这条航线设定的到达时间是三个小时,足足比理论时速慢了两个小时。
除了慢速行驶节省能源,对飞船船体的损伤最小,延长两次保养维修的间隔之外,现实中并没有太多需要紧急运输的物资和人员。
就像近古时候的一个口号一样,高铁太快,请等等你的人民。彼时的快还只是相对的,人们很快就适应了,并乐在其中。
现在这个速度,人们是真的追不上了。
太过高效的物流运输也是一种浪费,因为物资的损耗和建设速度,跟不上这种程度的物资运输速度。
生产和建设是需要时间的,人类不能长时间工作,而能够长时间工作的机器人也是有寿命周期和数量限制的。而运输速度已经遥遥领先。
飞船的乘客也乐得在这短暂的三个小时里,欣赏一下窗外的美景,缅怀一下那曾经的美好。
近古时期,国际上曾经以夜间灯光的卫星航拍图亮灯面积,作为比较城市发达程度一个重要指标。
而各大国家也以此为理论依据,开始了特大核心城市的扩张浪潮。
每一个核心大城市周围,都挂着数以百计的大小县城乡镇作为充电宝,供给核心城市吸取能量。每一个大城市都有自己吸血的理由和骄傲。
和平时期这种模式自然对于资源的利用和城市的发展有极大的好处,然而到了战争时期,每一个大城市都会变成最经济实惠的攻击目标。
每一次对于核心城市的进攻,都意味着敌对国家的一次重创,而造成一次百亿规模损失的攻击,有时候仅仅需要一枚造价千万的导弹。
而用同样的导弹去攻击这些核心城市的充电宝,就没有那么高的性价比了。一枚造价千万的导弹,进攻核心城市的卫星城,可能造成的损失还不如导弹的燃料贵,对于敌对国家的打击更是不疼不痒,鬼都知道这些卫星城战略价值约等于零头,开玩笑,导弹也不是无穷无尽的,要花钱造的嘛,一路飞来历经多少时间,遭遇多少次拦截,多大的幸运才能刺穿防空网,对敌对目标造成实质性伤害?当然捡重点目标重点照顾了。
正是因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