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红色记忆之三部曲 > 第3章 红色记忆(第二部)

第3章 红色记忆(第二部)

相传,从东平至临清、德县的山东段运河有水旱码头一十八座,最北边几个依次是德县、郑口、油坊、临清。从临清码头向东北走,马家河上有座恩县码头,堂口设在恩县境内大于庄。堂主名叫于化龙,人称于五爷,是青帮“大”字辈,青帮前二十四辈中排第二十一,当时帮中平辈的屈指可数,再高辈份的没有了,上海滩的张啸林、黄金荣是通字辈,都是师侄,杜月笙悟字辈,算是徒孙。

一九四二年,河南大旱。日军对蒋氏集团政治诱降,减缓了侵略脚步,中国抗战进入最艰苦的相持阶段。

这一年,于化龙刚过六十二岁,虽不是春秋鼎盛,可少时习武,身强体健,统领着远近数千弟子,半农半商,黑白通吃,亦正亦邪,当时运东地区数县沦陷,虽说是日战区,照样威风八面。

于化龙族中堂兄弟九个,排行老五,只可惜天不假年,上面的四个哥相继离世,虽称五爷,只有四个兄弟。于五幼年读过四书五经,早年在江、浙一带运河上行船掌舵,拜南洋富商郑老板为师入帮,后随其下南洋,师父百年后归国,四十岁归故里,娶妻成家。于五有三爱,一爱结交,任侠重义,扶危济困。二爱美酒骏马,不惜千金。三爱训鸽。名贵血统的信鸽,不管多远的路,也要相看一番,如能买到手,必是千恩万谢。

五爷单独有一四合院,平整的场院足有一亩,没一棵树,专门养鸽子。只要天气晴好,五爷喂完鸽子,一批一批促其家飞。先是二十几羽,再是四十几羽,最后增致近百羽,阳光照耀下,鸽子翅膀下的白羽,直晃人眼。鸽哨嗡嘤——,在村落上空盘旋,一个时辰都不落地归巢。于五背起双手,仰脸眺望,好像心也随之飞翔。

于化龙真爱鸽子,连自己闺女儿都取乳名小鸽子。他常说:“我就是这鸽子,不论飞多远,还是要回家。”

几个癞头乡邻们私下说:“五爷这鸽子比人都享福,住的是宽敞的大瓦房,吃的是玉米、麦子、高梁,还是不是的来顿绿豆、红豆、长果豆。恨不得自己个下辈子托成五爷家的鸽子。”

于化龙听了不以为然:“你们都知道个六啊,我这是军鸽、信鸽,随便拿出一只来就值几个银圆!不娇惯点行吗?”

端午节前后的一天清晨,一阵急雨过后,鸽子院飞来一只生鸽。于五一打眼就喝彩,好鸽子!好眼熟,真像我养过的那只紫燕子。只见一羽紫鸽,浑身湿漉漉的,像是一位疲惫的少年跋涉千里而来,清澈见底的眼中像是藏着一个秘密。五爷伸手,紫鸽就像故人落入手中。很不显眼处,于五取下一个小小信筒。展开纸卷,见上书:

化龙吾弟,见字如面。今有鸽界大师欧阳石先生之女瑾儿执名帖前往贵堂口避难。已于6日乘津浦列车启程,盼弟禹城接应。切切。详情由其面告。恕不赘言。

师兄王大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