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从九踅子王庄撤离后,独立营秘密在恩北大洼吕井一带驻扎。李瑞接到通知几近傍晚,急急忙抄近路从陈公堤向大于庄赶。
相传,宋代河南滑县令陈尧佐为防止黄溃,在大河西岸修建了一条纵贯鲁豫的千里长堤。及至清代民国早成遗迹,当地人称 “贝野长堤”。恩县境内,陈公堤东边和黄河故道连接,突兀成为黄河冲积扇上的一带高原。它地势高亢,当时当景没有什么高大的建筑阻挡视线,远远望去势若长虹。清代雍正年间恩县知县陈学海有诗曰:“望人修堤一带迷,造堤人去柳成蹊。烟连秀野千家麦,势障黄河万倾泥。……”
李瑞穿着一件蓝布长衫,躬身推着一辆自行车从堤下向堤上走,后面还驮着一布袋子书,打算送给牟剑华的。一轮落日西沉,晚霞半天,后面似有氤氲滚滚而来。只顾低头赶路,心想地委派人来,怎么启动了剑华这条线了呢?刚刚登上大堤,迎面来了一支日军巡逻队,和他相距只有几十步的距离,鬼子四个骑着马在前,治安军十几个哈巴狗一样跟着。跑是来不及了!当时好多无辜的百姓和交通员时有被鬼子巡逻队追击或打死打伤的事件发生,狭路相逢这是很危险的情形。李瑞先是一惊,自己身上还带着短枪啊!接着静下心,急中生智,从容解开布袋,假装不小心,故意把书倒在地上,然后不慌不忙地把车撑子支下,不紧不慢蹲下来收拾书。巡逻队就从他身边走过……
打头的鬼子目不斜视,向后边问道:“什么的干活?”
治安军忙跑上前,侧目看了李瑞一眼说:“教书匠的干活,太君。您看到的那是装书本的,书袋子的干活。”
站在路边,李瑞不慌不忙点头哈腰,“皇军辛苦!长官辛苦了!哎,辛苦辛苦!”
巡逻队刷刷地过去了,李瑞也迅速离开。组织上接连出事,再加刚才的虚惊,李瑞警觉异常,他没再冒然前去接头,而是骑车来到不远处的于家仓村,到自己发展的一个党员于吉兰家隐蔽,直到半夜才放下自行车徒步奔大于庄的大路。于吉兰要送他,李瑞不让。
秋夜凄凉,天空有点阴云,除了天边几颗孤星的亮光,旷野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对面看不清人模样。李瑞由北朝南走,两边是高粱玉米青纱帐,悄然从路边站出两个人,用枪逼住他,猛然大喝一声——
“揍嘛滴啊?(土话:干什么的?)嗨,站住!良民证。”
李瑞心想坏了,碰到鬼子的便衣特务队。摸摸长衫里面的短枪,一边解开大褂的袢扣,一边想发动突袭。“有。良民证在这里。”
特务划着火柴查验良民证,借着微光,李瑞这才看清楚路边还蹲着七八个人,一声不吭,手握短枪,打是不行了!跑!李瑞伸手抢过良民证,突然发力起跑。一个特务一把抓住他的长衫后襟,李瑞毫不迟疑顺势双臂一背一甩,大褂脱了,人挣脱出来。窜出去二十几步,才听到后面枪声。特务不知底细或另有任务,打了两枪,并没追赶。无边无际的青纱帐,追也枉然!
先在漫地的青纱帐里藏好,凌晨三四点,趁着黎明前的最后一段黑暗,李瑞摸进牟剑华的书馆,见到佘老四,“汪韶华同志按照特科命令,以护送为掩护来鲁西,完成一项使命后,即刻返回上海。我们从于化龙广撒英雄贴获悉,后又经组织确认韶华失踪。来冀南地委后几次派人联络,都被鬼子逮捕、杀害,甚至活埋。怀疑组织中关键位置出现内鬼,怀疑出了背叛者,这才动用特别渠道。地委决定让你们动用一切关系,确定韶华的准确消息,如陷危险,设法营救。”……
十五
几天后,李瑞和敌工部长许杰来到鸽子院见于化龙。
于五抱拳拱手,开言道:“李书记,许部长,有礼有礼了。这么短的时间内,您们共产党竟然拉起上百人枪的独立营,真心抗日的队伍,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于五佩服佩服!”
李瑞说道:“客套话不多说,今天是来向你通报一件事。许部长,你给五哥说说吧!”
许杰说:“我们正在做鬼子宪兵队的一个翻译官的策反工作。他给我们提供了一条信息,就在二十天之前,便衣队送过了一个犯人秘密关押在鬼子兵营。根据他所说的体貌特征,和五爷找的韶华极为相似。因为顾问官中村奈二,回满洲国接受任务,所以案子一直压着,没有审问处理。只是除了日本人和翻译官没人进的去。……”
不等许杰说完,于化龙便被惊到,手中的粮食瓢掉在地上,十几只鸽子振翅飞起来,长水站在旁边,睁大眼睛把头也凑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