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人秋,又到了我们几个同一天生日的伙伴相聚之时。顺环山公路往东,车过牡丹苑,将军山西侧“金龙峡风景区“几个醒目的大字赫然人目。
金龙峡最早叫金龙峪,后改名曲峪,大概因峪形九曲八弯而得。车过金龙庙,一汪婆娑垂柳环抱的金龙峪便如画般进入眼前。湖内小舟荡荡,几只闲鸭拨掌弄云,一阵清风拂来,惹动一湖涟漪碎日泛晖,犹如龙麟闪光。南边桃花岛上虽时令已秋,然几树人工桃花依旧如春鲜艳。几个衣着得体的员工正忙着摆放桌凳,招呼游人。小憩于古朴的竹椅之上,“坐看半山烟雨画,卧听一峡山籁声”。据介绍,后山黑牛岭长有桃树千棵,每逢春暖桃花如雨,蜂舞蝶飞。
迈过拱形铁桥,古栈道紧在西侧,或凌于水上,或倚于岩畔。此乃古邑人为躲兵灾,凿石架木,隐居深山所用。而今,天梯石栈相钩连,却成为游人登山赏景之便道,观凿石之艰难,赏技艺之独绝,几分对先古前人之敬意油然而生。
溯河而上,头顶高天染蓝,白云如絮。仰视漫坡苍翠,奇峰嶙峋,足下清潭见底,流水如琴。此间特有的山石纹理俱呈龙舞之状,或形若龟若蛙,千奇百怪,步履其中,大自然的神奇进化如梦如幻,好一个人间仙境。
金龙峡有看不尽的奇峰异石,有听不完的神话传说,单就“打银子”一处就传说种种。一说曾有樵夫梦见金马驹钻进此处,醒后即执錾凿岩寻觅宝藏;一说有老叟夜归,迷茫中于此处入一石洞,洞中二翁邀其少坐,临走赠碎石入篓,归家乃皆银锞,遂秉炬而返,其洞却无。这些毕竟是传说。今观之宝地,牵动沿街两行各类商铺生意兴旺,农家小吃品味竟佳,由不得大把的票子流进腰包,岂是一个“打银子”了得。
又一处名曰“石船”的景点,几块巨石兀立道旁,分外招眼。相传咸丰三年,秋洪溢谷,有神牛、豪猪偷得嫦娥宝船下凡间,于此被金龙挡住,搏斗甚烈,须臾有菩萨令雷公击船收宝,即将牛、猪拖下船来变为巨石并于其背留下“龙凤呈祥”图案,我等不禁驻足,甚至攀上巨石仔细端详其图,但心目中的盛世中华,政通人和,十三亿神州,龙凤呈祥已何处不有?
奇了奇了,一处“中华石”又迎面而来。偌大一块岩畔青石上,缀几团玛瑙色相依相傍,形若中华疆域,竟连香港、台湾、海南诸岛均呈现于图上。于祖国中部秦岭山脉的大峡谷内,上天竟能于此浓缩出一幅完整的中华地图,不连声称绝才叫怪呢。
倘若再向前行,“五义龙扎排阻洪”,“苦行僧过门不入”,“娇嫦娥舒袖奔月”,“赤松子携良为徒”……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俯拾皆是。更有那雄狮吼天威震苍穹,玄奘诵经虔诚面地,千米峡谷刀劈斧削,万亩槐林天然氧吧,无际竹海映天吐翠,有情碧潭飞珠溅玉……心中不免为我中华古文化的渊源深广而发出由衷的赞叹,为大自然的绮丽风景而赏心悦目。只是我等一行皆上了年纪,只能望谷兴叹了。
南上兴犹浓,斜阳催归程,唯怨秋日短,念念思金龙。金龙峡一游,沐浴山水之神韵,兼得金龙之灵气,我等虽游兴未尽,然足迹所至已令人陶醉不已,心灵在这里驻足,愉悦在这里荡漾,于生日之约,畅享原始生态之佳境,美哉,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