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老耿在养老院的四年经历 > 老耿离婚退休

老耿离婚退休

耿东燕结婚比他那些同学都早,前妻老安家是京郊农民由老耿三婶介绍成亲。当时他三叔在郊区县城一家工厂上班三婶是村里农民,三叔说工农联盟好处是不用等厂里分房,而且厂里那时候也确实没有房子,他结婚后老丈人在自家平房里给他四间平时没人住破房子。由爷爷出钱大修房子更换门窗,安上双层玻璃。当时北京还没有电视广播,爷爷给买了一台从原东德进口电子管收音电唱两用机,给了三叔30多张从京剧到交响乐、歌剧各种唱片。1990年春天三叔让老耿给他修理这台早已没有声音收音电唱两用机,老耿用业余时间打开先清理灰尘。更换电子管和变压器,整流由电子管改成二极管,换电容,换调台尼龙拉线和电灯泡,老旧电线全换成新线。唱盘电机没有问题,轴承点上缝纫机油又能正常运转。修好后送回去又能听广播放唱片,三叔没给钱给了一张画,后来这幅画卖了30万元。三叔去世后他儿子老耿堂弟东新把这台还能正常使用旧机器,卖给一家影视公司做道具用。

三叔上学时曾跟在中央乐团上班邻居学过拉小提琴,在村里教过20多位徒弟,有两个人考上艺术学校,毕业后进乐团工作。老安是三婶远亲侄女,她在村里是农民比老耿小三岁由三婶帮忙在公社领了结婚证,那一年老耿24岁,老安21岁在市区是拿不到结婚证的,市区要两个人年龄加起来够50才能领结婚证。当时老耿家还住在胡同两间半平房里,哥哥刚结婚自然没有老耿夫妻地方,三叔在他家给小夫妻一间房子。1977年5月儿子新平,1980年6月女儿新琳都出生在县医院,也都是农村户口。一间房子太小住不下,老丈人在他家7间平房里让出两间给他们一家4口住。老耿虽然不用交房租但是要出钱给老丈人油漆门窗,给老安哥哥买一辆自行车,过年过节给他们买鱼买肉。妻子没有工作带孩子很少出工干农活,每年要向村里交钱买口粮。不过她不喜欢打扮花钱很节省,结婚前耿家给她买一件浅绿色呢子大衣,做了一身毛料衣服。以后她很少买新衣服,还把老耿母亲和三婶旧衣服拿来改一下穿上,村里人说她是老太太打扮她也不在乎,还特意留长发梳纂儿,对村里人说这回更像老太太了吧。老耿在单位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77年调工资40%的人可以升一级工资,老耿由二级工升为三级工月薪49元但家里钱一直不够花,每年要父母支援100元。

一直到后来老耿5年制函授毕业转为干部身份,每月工资升为62元。他们母子三人才转为居民户口,在单位给老耿分一个没有门厅小三居后搬到市区居住。后来同学聚会时他发现小学和中学同学里只有他和两位女生有两个孩子,其余人都是结婚晚赶上独生子女政策出来只有一个孩子。老安身材高挑脚不大穿37号鞋,长圆脸浓眉大眼相貌中等,两个孩子随她儿子身高1米87,女儿身高1米73。母子三人刚搬到市区时邻居都说他们说话有明显口音,两个孩子很快就改过来了,老安始终口音难改说话口气让邻居一听就是个农村妇女。结婚后老安一直留长发在后面盘起来,进城后曾有一段时间学老耿他妈冬天打绑腿戴黑帽子。年轻时老安脾气还行,人到中年后脾气见长夫妻二人经常发生争吵。老耿从评剧一句念白:我的老鹌鹑呀,得到启发,干脆就叫她老鹌鹑(宋朝乡绅称为员外,夫人称为安人,老鹌鹑是叫错了)。

老耿爷爷和父亲都喜欢倒腾名家字画,1997年11月母亲去世后父亲把老耿和哥哥、妹妹三个孩子都叫来分画。“这些年我观察存画最合算,你爷爷留给我几幅画目前已经比买画时价格上涨超过1000倍。我把你们爷爷留给我,还有我买的这些画分成三份,每份6幅,我按照市场估算一下目前市场价加在一起基本相同,你们拿去我就等于把最值钱东西分完了。以后我住在老大家,身后那些东西你们到时候再分。”1998年秋天老耿一家商议后卖掉一副名家画作,买了一个二环内胡同拆迁回迁房。当时平房还没拆完经手中介说这是有人不要回迁房拿来卖钱,一平米不到6000元,预计三年后交房。2002年春天老耿买的回迁房期房交房,他和老鹌鹑协议离婚。他带着儿子新平搬到二环路里边三居室回迁房,把单位分给他小三居卖掉,再卖一张画在西三环附近买个130平米三居室给老鹌鹑和女儿新琳住。余下那4张名家字画儿子分2张,女儿分2张,老耿买来那些现代画家作品儿女每人5张。

2006年4月儿子新平结婚,儿媳焦维红来自京郊农村在地铁修理厂上班,老鹌鹑和女儿还有老耿哥哥妹妹家人,三叔家人,姑姑家表哥表姐都来参加婚宴。焦维红身高1米6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