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老耿在养老院的四年经历 > 带着孙子外孙女去东北

带着孙子外孙女去东北

一边给孙子讲一些历史。“我小时候听邻居老太太们聊天,那时候太小很多都听不明白。有一句话记住了:辽阳春的厨子,因为距离远你太爷爷没带我们去里面吃过饭,去西单买东西时在无轨电车上看到过这家店,后来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那些我叫他们爷爷奶奶老人所讲述都是他们所经历过历史,如今被称为珍贵历史资料。”

14号上午去东山岛,下午去棣美古村,游览一番后老耿开车回厦门下去还车结账。他们三个人去附近饭馆点菜,饭后打车到小区大门外。快要走进大门时有个中年人过来打招呼,大叔你们去旅游回来了。老林问老彭你怎么回来早了?“昨夜加班今天早回来一个小时。”走进大门老耿边走边和老彭用俄语聊天。回到家里老林说你成心让我们听不懂,孙子问住楼下这位大叔在哪里学会俄语?“他是新西伯利亚航空学院毕业,目前在机场修理飞机。他说在杂志上发表论文引起航发公司注意,邀请他去湖南造飞机发动机,他现在犹豫是否去湖南,我说你可以一个人去湖南,老婆孩子还留在这里。造飞机发动机是为国家做贡献,实现你更大人生价值。”外孙女问他说话什么口音?“他们夫妻都是江西人,他说带口音普通话,俄语据说是西伯利亚口音,和我学的莫斯科口音有点区别。”老林说跟你们乱窜这些天我太累了,25号回去之前我先不下楼了。

从23号起老林带着两个孩子清理冰箱,把里面东西都吃掉开门化霜拔掉电源线,老耿把已经完成画作和画稿整理好放进箱子里。25号早晨一起出去吃饭,然后回来把屋子里再检查一遍,关好门窗锁好大门走出小区打车去机场。到北京后坐地铁到东直门,从下面出来老林侄子来开车迎接。先把那两个孩子送到家,再把老两口送到养老院,路上停车一次两个人一起进一家超市买面包和糕点酸奶,自己吃一部分给老林侄孙一部分。回到养老院早已过午饭时间,两个人吃面包酸奶做午饭。下午起来给老邵、老蔡、老徐各一袋黄金桂,自己还剩两袋没打开,一袋已经打开黄金桂。吃晚饭时有人凑过来问你们出去住一定挺开心吧?老林回答带着他孙子外孙女一开始到处乱窜,后来我觉得很累就不出门只做饭做家务。不过还是去了一些旅游景点,还参观铁路机车厂,吃了不同风味饭菜。他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自己人生目标,我可没那么大本领,我跟着他过日子管家务,不过问外面事情。我和那边邻居说我不识字,有事问他我不管。和他在一起之后我逐步把文化放弃了,现在看电视上字幕,出门看招牌上公交站牌那些字好像都不认识了。他说这哪行必须不断学习,勤学习落伍实勘悲。我说多少认几个字就行,你没必要来改造我。出门这些天我一直穿连衣裙,脚穿拖鞋不然走路多太累。

晚上躺在床上老林说我休息几天先不出门,跟着你去交画时候咱们往东去大栅栏,吃一次卤煮让你回味一下老北京口味。我家以前真没吃过这东西,你家人都爱吃我就跟着你去吃一次。然后跟你去看菊花,也许去老徐家加工柿饼。咱们能把柿饼做成吗?“咱们只把柿子去皮,剩余晒干等由村里人去完成。老徐说村里缺少劳力,年轻人不爱回去干活。让养老院里70岁以下老人去帮忙干几天给报酬,吃住免费但不许剩饭浪费。咱们住不到10天就回来,柿饼晒干还要有一段时间。”去画廊交画那天老耿带个大袋子,交完画两个人去荣宝斋看画,去书店看了一个小时旧书。还进入几家店买了颜料,宣纸,水彩纸和画钢笔画用素描纸。然后老耿带路往东去大栅栏,在胡同里几座老房子前拍照证明到此一游,回去也能做构图参考。走到一家老字号门前老耿指着大门上方题字说那是徐某,民国时期总统题字,所以这门脸保留没拆。走到卖卤煮小店,老耿交钱买两碗,老林没吃完剩下一点让老耿吃完。吃完饭去大观楼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坐下开演前老林问我是第一次进这里,你以前来过吗?“上小学时候我们三个一起来看过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要戴一个专用眼镜。以后来过三次,这是第五次进这家电影院。”看完电影没逛商店,直接走到前门公交车站乘公交车回养老院。

9月底老徐联络了养老院老耿夫妻和其他7位70岁以下老人,3位身体比较好70岁以上老人,雇一辆中巴车早8点出发拉着他们回村去加工柿饼。老耿老林都换上旧衣服,旧旅游鞋。老徐家这个村子在山边上,山下有一部分土地种着玉米和冬小麦,柿子和山楂枣树在山坡上。12位老人安排在两个院子里,这是经过维修石板房,墙是下半截用石块,上半截用灰砖。老耿夫妻住在一间西房里,房间里有两个单人床,一张桌子一个衣柜3把椅子。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