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拐哥猎户回家种田 > 第6章 野山笋炒腊肉,蘑菇蛋花汤

第6章 野山笋炒腊肉,蘑菇蛋花汤

春夏多雨,半夜开始淅淅沥沥的雨声又开始响了起来,竹林里成片的野山笋趁夜破土而出。

黄行吃完早饭的时候,雨稍微停了些,但山里的水汽很大,笼罩在山谷里,朦朦胧胧的。

在周家的时候,周齐安下雨天总喜欢出门踩水,因此他有件小小的蓑衣。

一大一小的两个人穿上蓑衣,锁了院门,背了个竹筐往山里走去。

迷蒙的雾气中,石前村的一些妇女结伴陆续往山上去,倒没有人来老宅后面的林子,估摸是因为住人了,不好意思来。

春末夏初算是半个收获的季节,蘑菇,野竹笋和一些鲜嫩的野菜都是白捡的,庄户人家会把野竹笋晒干,为贫瘠的餐桌上添上一两道菜,有富余的也会攒起来,有空去县城卖掉,城里人也喜欢这种山货。

黄行也不敢往深山去,毕竟这个时代野生动物太多,指不定就会碰见狼。

从老宅往山里走,沿着村里人砍柴走出来的小道一直往里,山上大部分都是松树,陈年掉落的松针叶堆积在树底下,翻开时便能瞧见底下的蘑菇。

这个季节的蘑菇种类少,等到夏季雨后出的蘑菇种类才多,这种长在松针叶下的小蘑菇被当地人叫做松针菇,松针叶下的小蘑菇有的才刚冒出头,有的已经因为雨水太多腐烂了。

“哥哥!这里有好多!”周齐安发出一声惊呼。

黄行快走两步过去,果然瞧见树底下松针被扒开的地方长了十几朵蘑菇,还是刚刚冒头的,蘑菇伞面上还有新鲜的泥土。

“安安真棒!”黄行毫不吝啬的夸赞他。

说起来,周齐安只有五岁,在周家时一直娇生惯养的,连吃饭都有时候是他娘喂他吃,来到石前村后跟着黄行忙这忙那的,烧火爬山的,也不哭不闹,很是难得。

捡蘑菇的时候,偶然能看见石前村的村民也上山,有两三个人一起的,也有四五成群的,也有人看见了黄行,但大部分是看了两眼就离开了,也有上来打招呼的。

“是黄家的行哥儿吗?”一道和善的女声从身后不远处传来。

黄行转身往后看去,周齐安往后退了两步躲在了自家哥哥身后探了个头出来。

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的女人带着个大概七八岁左右的小男孩,都背着个竹筐。

“婶儿,我是。”黄行不认识这个人,但遇见年纪大的叫婶肯定是没错的。

女人热情的往前走了两步,脸上笑容和善,“行哥儿,你喊我刘婶儿就行,昨儿个我家汉子还陪你去了县城嘞,婶儿还以为你今儿个要下地呢,没想到来捡蘑菇来了。”

黄行这下明白了,这是里正家的,“刘婶儿,你也来捡蘑菇呢,我这都捡好多了。”

黄行把竹筐拉了过来,里面已经有小半筐了。

“害,这蘑菇山上多得是嘞,不急,一会儿就捡一筐了。”刘婶来的是晚了些,但是山多,这些东西都是捡不完的,她的视线落在周齐安身上,“这是安哥吧?”

黄行把周齐安从身后提拉出来,“安安,叫人。”

周齐安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刘婶儿~”

“安哥儿长的真乖。”刘婶儿脸上的笑意更深,周齐安长的白白嫩嫩的,眼睛也大,瞧着就很让人稀罕,“好了,你们忙吧,我们也去捡蘑菇去了,记得不要再往里走了,再深的地方不安全。”

黄行应了声,刘婶儿带着人走了。

黄行觉得,里正这一家人还挺好相处。

山很大,松树也多,没有什么污染,很快就捡满了一竹筐的蘑菇,雨也停了,山林里微微有些闷热。

一大一小把蓑衣脱了,绑在竹筐上面,就下山去了。

山谷里的雾气散了,虽然还是湿漉漉的,但到底是能看清远处的山了。

回到了家里,黄行放下竹筐又去了屋后的细竹林,林子里的野山笋才经过一上午的时候又长了一截。

黄行掰了十几根竹笋回去,交给周齐安剥。

周齐安端着小板凳坐在屋檐下,两只小短手和笋衣较着劲。

黄行把竹筐的蘑菇倒出来,都清洗干净,放在屋檐下晾着。

蘑菇洗干净了,周齐安也把那十几根笋剥好了,大拇指粗细的山笋除去了笋衣其实也多少,将将能炒一盘。

差不多也快中午了,黄行开始生火做饭。

“安安,中午想喝粥还是想吃米饭啊?”黄行看向主动乖巧坐在灶膛前面的周齐安。

周齐安皱起了小眉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