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赤壁之战的最大赢家,毫无疑问就是刘备。战前,他得罪了曹操,被曹操一路追杀,居无定所,惶惶不可终日。直到投靠了宗亲刘表后,才过了几年安稳日子。但好景不长,曹操在平安北方后,挥师南下,刘备的好日子到头了……
躺在病床上的刘表得知曹操南下的消息,硬是活活被吓死。他的次子刘琮在蔡瑁等人拥护下接任荆州牧。面对曹军大兵压境,懦弱的刘琮听从众人的建议,放弃抵抗,举州投降。悲催的刘备,被迫再次踏上逃亡之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刘备的身边多了一个人——军师中郎将诸葛亮。
曹操南下的目标本来只是荆州,但在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后,他的信心开始膨胀,或者说是觉得不过瘾,临时决定乘胜东下,一举拿下东吴,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
孙权压力山大!
他父兄三代深耕江东,根深蒂固,但在实力上仍无法与强大的曹操抗衡。为了增加胜算,他同意与逃难至夏口,尚有一战之力的刘备结盟,共同抗曹。
随后赤壁之战爆发,不可一世的曹操,在赤壁遭遇生涯最大一次失败,损兵折将,只好狼狈逃回北方。
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然后以刘琦的名义南征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本来是刘表的部下,只因刘琮降曹,才迫不得已奉命降曹,内心并不情愿。现在见刘琦就任荆州刺史,重新接管四郡,皆大喜过望,不战而降。
刘备让诸葛亮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稳固后方、支援前线。随后又派遣关羽绝北道,成功拖住曹操派来支援南郡的曹军,使周瑜得以打败曹仁,夺取南郡。不久,刘备以兵多地少为由,从孙权手中“借”得了南郡。
赤壁之战后,刘备从一无所有、寄人篱下的落魄军阀,一跃成为坐拥荆州五郡的一方诸侯,具备了和孙权叫板的实力。孙权感受到了威胁,如芒在背,开始思考破局之策。
不久,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派遣孙瑜率军入驻夏口,扬言要西征刘璋。
刘备随即以曹操实力强大,盟友之间应该团结共同抗曹,不应相互攻伐为由,强硬阻止孙瑜过境荆州。荆州是东吴西进的必经之路,刘备不放行,孙瑜只好灰溜溜地返回东吴。
“这是引狼入室啊!”孙权非常恼火,但又无可奈何。此时的他,是有心无力啊,盖因南方的交州尚未平定,曹操又在濡须方向开辟了第二战场,东吴已经面临两线作战的军事压力,若在这个节骨眼上和刘备闹翻,岂不是要三线作战!孙权权衡再三,最终选择咽下这口恶气。
却说刘备阻止东吴西征,口头上说得冠冕堂皇,实质暗藏私心——他自己对益州虎视眈眈,志在必得,容不得他人插手。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蜀,北至葭萌关后驻军不前,名为帮刘璋对付汉中张鲁,实则厚树恩德以收众人之心。一年后,刘备与刘璋正式决裂,调转枪头攻打刘璋。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经过两年时间的征战,刘备攻破雒城,兵临成都城下。
与此同时,留守葭萌关的霍峻也击败前来围攻的刘璋部将扶禁、向存等人;从荆州西进增援的诸葛亮、张飞、赵云三人,也横扫川南、川中的广大区域,及时赶到成都与刘备合兵一处,围困成都。
成都城墙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城内还有精兵三万,以及可以维持军民一年生活的存粮。因此,虽然遭遇强敌围城,但城中吏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反而团结一致,决意抵抗到底。
但刘璋却不想继续打下去了。
他毕竟是一方诸侯,对天下形势看得比一般人清楚,知道以益州的实力,被吞并是迟早的事。就算刘备今日不取益州,明日曹操也会进攻益州,在劫难逃。与其降曹,不如便宜同宗兄弟,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他以“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为由,打开城门向刘备投降。
艰难拿下益州后,刘备终于实现了《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看起来,“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终极目标,指日可待!
就在此时,远在东吴的孙权突然发难,要求刘备归还荆州诸郡。
原来,刘备拿下益州时,孙权也平定了交州,并且在濡须构筑了坚固的防线,有效阻止曹操沿濡须水南下,开始和刘备算旧账。他以刘备已经得到益州,有了足够大的地方为由,要求刘备归还荆州诸郡。刘备已经吃到嘴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