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宫里的大娘娘坐不住了,皇上不是她亲生,两人只有一个面子情,又受外面人挑拨。以皇上年幼为借口,要垂帘听政。再说太后垂帘听政后,皇上想做实事处处受限,太后总是想让新皇按照先帝的策略行事,可先帝旧政多有弊端。这大娘娘和先帝恩爱,感情甚好,先帝去了不能苛待大娘娘,不然岂不是皇帝不孝。
朝堂上看皇上年幼,倒是有不少人支持太后,因为先帝仁慈对官员管理松散,但新帝不行,眼里容不下沙子。还取消了不罚士大夫的政策,提高了武官的地位。都说是因为砚初是武官出身,说他蛊惑新帝,甚至说他是奸臣,文官不得与他为伍。矛盾加深等到皇上要彻查盐务,直接被太后一党给挡了回去。皇上为推行新政要统一权利,砚初给皇上献策,以在朝堂提出要立加封生母为太后,让大娘娘加快脚步弄权,自己露出马脚。
平宁郡主从小养在大娘娘的身边,齐国公府和大娘娘关系亲近,大娘娘就拉拢齐衡一番哭诉,齐衡也因为先帝把他的少年郎禁锢在这城里,心里有不能言说的恨。就决定帮太后。可在朝堂上,他言辞之间偏帮太后,但当他和砚初对视的时候,砚初属于皇上这一派他又怎么忍心不和心中人站在对立面,所以也没说出过于激烈的严厉。但砚初也听明白了元若言下之意,后来下朝之后砚初避着众人,拉着元若到宫里无人到的地方"元若你怎能不理智的被太后当枪使,你是皇上官员不是太后的官员,你难道是要帮太后谋权篡位,想想你的家族妻子,难道你想留下污名,想想你为官的初心。"元若忙上前一步,拉近了两人的距离"可你呢,因为一道圣旨就要一辈子留在这城里,明明你只想当个将军的,我们再不能喝酒赏月,再不能一起读书谈心,让我如何释怀。哪怕你做的很好还要被说是奸臣,不受文官支持以后那些史官都会评价你是奸臣,留下的污名后世再难洗清。"砚初只说"生前哪管身后名,我不在乎,你也不要在意。我只想你能平安,以后再不要冲动。"
这是砚初回城后两个人第一次私下见面,心里纵有千言万语也不能吐露。两个人就再次擦肩而过。太后被逼急了,没想到联合宫里的容贵妃竟是要逼宫,晚上把所有官员家眷带到了宫里,关了城门,前两天砚初就有所察觉,早就和皇上商量,传信禹州找顾廷烨救驾。今日这官员和家眷都被外面叛军围在朝堂,到了这时皇上还是不露一丝情绪,被砚初教导的很好。这时容贵妃来了,说了自己的妹妹荣飞燕被侮辱,说了朝中人看不清她平民出身,这些官员自诩出身高贵如今全家性命还是要握在她这样一个小人物手里。
说着说着便看见了齐衡,说都是因为他不然她妹妹不会死,又看向平宁郡主言语侮辱,平宁郡主这辈子最看重脸面,如今被这般侮辱,心里怎能好受。当即想要撞柱自尽,却被抓住让她求死不能。说着便要上前让皇帝下诏,让位给荣家。砚初看时机已到,挡在皇上身前,从皇上身前的桌下抽出双刀,把两个叛贼直接杀了,又把荣妃打倒在地,使出了十九停,众人只觉眼睛一花,砚初就站着了门口,朝堂里的叛军全都死于双刀之前,这时才恍然想起,这可不仅是皇上的帝师,他可是收复燕云十六州从无败绩的大将军,被誉为天下第一的刀客。这是京都里的人第一次领略永安王的风姿,一人走出朝堂,向着叛军冲杀而去,顾廷烨也带着禹州的将士赶来,其他武官也跟着拿起武器,也去砍杀叛军。砚初杀到叛军中间,一举拿下荣妃的哥哥也是这叛军的首领,掐着他脖子就把他举了起来,飞身来到殿外的长阶上,把这个人整个双脚悬空的举了起来,高喊到"我是先皇亲封的永安王,如今已生擒叛军主帅,尔等谁敢放次,放下武器,投降不杀。"
叛军一看主君被伏,此事肯定不成了。纷纷投降了,这次兵变被解决,砚初已是封无可封,之后皇上给顾廷烨封了顾候,顾廷烨成了新贵,在后母和长兄面前耍了一把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