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小民在三国 > 第33章 储存战略物资

第33章 储存战略物资

第二天,几人吃过早饭,按计划黄月英、邓安和张华一起去改造长坂桥,诸葛均、邓艾一起在当阳城里采购物资。

临近中午,长坂桥已经改造的差不多了,张华还不忘嘱咐要在桥下面藏几根绳子,才满意的离去。

因耽搁了半天,几人只赶到麦城,因为怕进城盘查麻烦,再加上物资也采购齐全,几人也没进城去。

张华有看看了这座历史上的著名城市,谁想现在正意气风发的关二哥,会在此殒命呢?

看着远边的夕阳,于是诗兴大发,感叹道,“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心道,任你搅得天翻地覆,任你如何英雄了得,都逃不过历史的车轮,想着既然来了,还是要为这大汉族做点有用之事,是功成名就,还是遗臭万年都得试上一试。

听到动静的黄月英走了过来,轻轻的靠在张华身上道,“夫君,天气凉了,去车上吧,外面风大。”

张华白了一眼黄月英道,“这能有多冷啊?”

接着阴阳怪气道,“比你早上下河冷吗?叫你不去不去,还非要去,自己的身体不顾了?”

早上张华原计划想着,这冬天的河水冰冷刺骨,便准备安排几个男人下河去改造桥,让黄月英和邓艾去采购。

但是黄月英死活不肯,非要说她亲自来弄。

其实张华不知道,自从他来到这个世界这段时间,是黄月英嫁给诸葛亮以后最开心的时光,哪怕是一些细小的关心,都会让情窦初开的黄月英感动好久。

面对张华的责怪,黄月英没有往心里去,反而来了一句土味情话道,“虽然冷但心是热火儿的。”

也不知道是冷,还是肉麻,张华全身汗毛都立起来了。

连忙岔开话题道,“你去把邓安叫来,我有事问他们。”

黄月英应了一声便离开了。一阵风吹来,张华一个激灵,确实这个时代的冬天是要比二十一世纪冷一些。

不一会儿,邓安就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道,“师父,找我有事?”

张华严肃的问道,“你家现在一年能提供多少匹战马?”

邓安面色一僵,心道师父这是家族秘密啊,能随便打听吗?

张华见他有些为难,提醒道,“师不拜了?精盐不卖了?”

闻言邓安脸色稍缓回道,“一年三五千匹是有的。”

张华一听,知道邓安像水里的泥鳅,滑得很,于是故意沉着脸道,“只有三五千匹?”

邓安知道张华又拆穿了他,连忙一脸谄笑,改口道,“我猜想应该有七八千匹,三五千是我知道的。”

张华疑惑道,“猜的?”

邓安的脸都快笑烂了道,“有些交易父亲没有告诉我,但我知道最近一次,卖给刘备就有二千多匹战马,还有不少搞运输的瘦马。”

张华又问道,“怎么猜的七八千?”

邓安心道这是在揭我老底了啊,回过神连忙回道,“从北边草原来回一次大概要两三个月,冬天风雪大去不了,我家两队人马,一年两次,我估么着应该有七八千的样子。”

他说完有些不解的问道,“师父,对战马很感兴趣?”

有人站二十一世纪的视角去看,觉得养马人卑贱,地位低。

其实有没有发现古代养马人,往往很容易成长起来成为一方大员,或者朝廷要员?古秦人养马最后统一了六国,就是很好的例子。

张华之所以重视战马,因为他知道。在古代马是重要的战争工具,就好比二十一世纪的坦克、飞机,你说一般是派谁去管理这些东西,那肯定是最可靠的,最有能力的才行啊。

张华没有回答他,再严肃的问道,“那铁器呢?”

邓安掰着手指算了一会儿道,“铁器大概有七八十万斤。”

听到张华也在心里算起来,一半的一半,那就二十万斤左右,每个兵士盔甲带武器二十斤铁,二十万除以二十,相当于可以装备一万人的兵士。

张华回过神来道,“想不想挣大钱?”

邓安用力的点着头。

张华接着问道,“如果给你足够的盐,你打算如何售卖?”

邓安想了想道,“开始的时候,估计要和马匹、精铁搭配着卖,要买一匹马、一斤铁,就必须买一定的盐。”

张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邓安接着说道,“我们在每个城市还有一些固定的店铺,可以让这些店铺分销,只是盐一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