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众人搭好帐篷,张华便开始巡视起来。
看着一顶顶东倒西歪的帐篷,张华又是叹了口气。
于是他又找到其中搭的最好的一顶帐篷,找出那名军士当着全军的面询问了搭帐篷的技巧。
他深深的知道,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最好的老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就是要发掘普通士兵里的特长生,以点带面共同进步。
旁边的王凌临时当起了主簿(文职干部),他快速的记录着。
张华接过笔记,看了看这些技巧,考虑到消防因素,他还增加了一些消防措施,比如每个帐篷距离不低于六尺,每四个帐篷之间要有一锅水等等。
因为他深刻的记得夷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
等这些完善以后,然后再让所有连长来听课。
当然那名兵士被升职为班长了,而之前的班长自然被免职了。
张华要让这些人明白,什么是能上能下。
按照张华的要求,到了中午所有帐篷终于搭整齐了。
张华一眼望去心情都舒服了很多。
接下来就是做饭了,做饭就简单多了,第一顿自然是炊事兵来示范教学。
这里面还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按照张华的意思,由炊事兵来边做边教,但刚才搭帐篷那一幕还历历在目,所以有个班的班长怕位置没了,就故意使绊子。
挖灶的时候不配合,切菜的洗菜不配合,炊事兵就急眼了,两人就打起来了。
张华过去了解情况之后,就罚那个班的所有人不吃饭,并且围着军营跑二十圈。
并向全军传话道,“我们是一个整体,吃的就是大锅饭,一人犯错,全体受罚,士兵之间是要相互补台,不是相互拆台。”
他这是为了促进军队的凝聚力,树立补位思想。
等把这些处理完以后,张华就去吃饭。
吃完饭张华又巡视了一遍军营,看着挖出来的各式各样的灶孔。
张华又找来几个炊事兵,观摩教学,如何科学省力的挖出灶孔来,当然都是炊事兵,一点就透。
做完这些张华回到营帐中,他将赵云和魏文长等人叫来,安排下一步的训练计划。
等众人到齐,张华问道,“子龙,我昨天叫你安排的训练线路准备的怎么样了?”
赵云闻言,指着地图道,“我计划从这里进山,从这里过河,在这里扎营。”
张华听着点了点头,可以说这路线中规中矩,便问道,“去实地踩过点了?”
见众人迷茫,他发现自己又嘴瓢了,改口道,“踩点就是有没有派斥候,去查看过?”
众人一听,摇了摇头。
张华强调道,“以后任何时候在条件成熟时,一定要去踩点。”
张华问道,“我们兵士中有没有以前干过斥候的?”
高欢回道,“我的营里有十几个老斥候。”
其他两人也应道,有十来个。
张华看着王凌道,“你马上把这些斥候找来,成立斥候排,平时训练还是在各班。”
王凌领命就出去了。
他接着指了指地图道,“我们渡河走到这里,再折返到河边扎营,三天之内每个军士必须要学会游泳。”
几人又是一愣,这么冷的天学游泳吗?
看着几人疑惑的样子,学着军旅题材电视剧里的台词,说道,“敌人打来了,可不管你冷不冷,哪怕是悬崖也要跳。”
几人都点了点头,他接着说道,“当然,游了泳起来,热水、保温这些后勤保障也要做好,就安排兵士里会游泳的教吧,如果不愿意下水的就送大本营去。”
顿了顿他又看着张旺说道,“我们现在这个营地,你每天留下一个班照看马匹,也作为通讯班,以备主公有事来巡。”
张旺领命,说完没多久,王凌就回来复命了说,“所有斥候都在营帐外了。”
张华拿起地图和几人走到外面,用二十一世纪的地理知识,开始教学起来。
如何绘制地图,如何绘制比例尺,如何制作沙盘等等。
当然也有最重要的如何伪装,在山地里穿什么,城市里如何伪装等等一顿乱招呼。
因为他自己都是乱的,只能把自己想到的,知道的讲给大家听,剩下的就只有他们自己去总结了。
这些新鲜的知识一遍一遍冲刷着在场人的神经,简直是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