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蕾说:“不对吧,公侯伯子男不是欧洲封建制的产物么?”
于飞笑着说:“明明是中国的爵位称呼,只不过近代学者不去注释,反倒误导了国民!”
金小希说:“我不听你的,小霜,你说,你说的我就信!”
冷冰霜笑着说:“我就那么权威?”
大家看冷冰霜越笑越自然了,心里都跟着高兴,却都不敢说出来。纳兰月说:“因为哥和于飞哥经常蒙我们!”
“嗯,于飞哥说的对,其实在周朝就有公侯伯子男了。周王封侯只是一个代表词,实际上封的是王公侯伯子男。王自然是周天子周王了,当然,也有一些当时所谓的蛮夷首领为王的。
公,是王的重臣,比如宋昭公等。其他诸侯大国为候,比如蔡桓公实际上是桓侯。伯的领地比侯小,比如郑伯。子就更小了,典型的是楚,最早是子,后来楚国国君不满意,上书要求改封爵位不成,自称为王。男的话就更少了,据说史料记载只有许国为男爵。所谓诸侯各国是因为侯居多,就统称诸侯各国了。
所以,公侯伯子男是中国古代时期的爵位的称谓,基督山伯爵是翻译过来的称呼。
刚才说降级,就是按照公侯伯子男的顺序。不过子孙后代如有功绩,还会给他们升级。而铁帽子王的意思是无论多少代,一直不降级。但是犯了犯上作乱的罪名,该杀就杀,并且他的后人未必有机会世袭了。”
金小希又问:“后来的朝代有公侯伯子男么?”
冷冰霜说:“有啊,寇准是莱国公,王明阳是新建伯,曾国藩是毅勇侯,李鸿章是肃毅伯。这只是几个代表,被封爵位是古代官吏的荣耀,也能证明他们都是有领地的。”
杨光辉问:“八旗是不是正的是正宗的满族人,镶的是蒙古和汉族?”
纳兰月摇摇头说:“确实有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之说,但是并不是二十四旗。正和镶也不是说谁正宗。
是按照旗子的颜色称呼的。正黄旗,就是旗子是黄色的。xhq,就是黄色的旗子镶着边的。”
杨光辉问:“正黄旗最大呗?”
纳兰月说:“如果要排序,应该分上三旗和下五旗。从头说吧,努尔哈赤最初只编了四旗,即黄,白,红,蓝。后来地盘大了,队伍也壮大了,又增加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制就算正式建立,并且贯穿整个清朝。没入关之前,八旗相当于八个军区,只不过平时为民,战时壮丁变身为战士。而当时的满族人尚武,所以八旗的战斗力极强。
后来在队伍中增加了蒙古佐领,顺治帝又增加了汉族佐领,就有了蒙古八旗和汉族八旗,后两个并不是独立的八旗。
最初的八旗旗主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和他的兄弟,就是八个和硕贝勒,而且每个旗都有努尔哈赤亲自指挥的部队。后来被多尔衮,皇太极以及顺治皇帝来来回回的分拆重组,都是为了自己掌控兵权。
因为多尔衮曾经不断的变旗的颜色,使得他掌控的正白旗日益壮大。多尔衮去世后,福临亲政,将正白旗纳入麾下亲自管理。那之后,xhq,正黄旗和正白旗一直由皇上管理,没有旗主,称谓上三旗。而其他五旗交由亲王们管理,都有旗主。
因为爱新觉罗是正黄旗,所有被讹传正黄旗是最大的,最正宗的。排名的话应该是xhq第一,然后是正黄旗和正白旗。
对了,顺便说一句,旗主相当于奴隶主,旗人不管地位多么显赫,一直都是旗主的奴隶。旗主是有权除名的,所以清朝很多大官见了自己的旗主,都得下跪。估计也是皇帝为了制约权利的一种手段吧!”
她看着林樾檑问:“我的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