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 168. 168(二更) 葡萄美酒

168. 168(二更) 葡萄美酒

备,都让她成功得到了今时的局面,她也总算能松一口气。

只是这度假的路途也不能算是个坦途。

河西走廊的入口乃是乌鞘岭,若要进入武威境内,便得翻越乌鞘岭而过。

行至山中,乔琰下意识地拢了拢身上披着的斗篷。

乌鞘岭的地势在这一片高原之上不算特别高,可犹在夏末,乌鞘岭上的温度也依然低得吓人。

难怪在典籍中会屡屡记载,乌鞘岭上的盛夏时节,也多见飞雪弥漫之景象。

今日倒是并未见到落雪。

可乔琰与徐庶等人抵达乌鞘岭的时候已近黄昏,自此处往西望去山岭尤高,积雪几入云中,也将落日晚霞早早给遮掩了个干净,只剩下了些许铺在天边的余晖映照在草甸之上。

这种日月交替之时的冷意,便已无声地弥漫了上来。

那些草甸也仅能算是零星分布着,更多的地方是纯然光秃的一片,更助长了这种荒凉感。

可这便是边陲的常态。

顺着山势而建的大汉长城因近年来的无暇顾及而有多处坍圮,顺着这一线起伏朝着前方山高之处望去的时候,自有一种奇特的雄浑壮阔之气和历史沿革的轨迹。

只是当山边缘停留的最后一抹日光都被吞没在夜色之中后,扑面而来的冷风愈发带上了几分砭骨的寒意,还是有些难熬的。

乔琰没打算趁夜赶路,而是寻了个乌鞘岭上的商旅驻扎地稍事休整。

身边跟着的下属将携带的炉子点着了火,烫了碗汤给她递了过来。

“出乌鞘岭的感觉如何?”乔琰朝着徐庶问道。

比起徐庶这种“正常人”,乔琰觉得自己在体质上的加点很有那么点赖皮的意味。

她是不怎么怕冷,她的下属没她这么抗冻。

虽然已让人带上了御寒的衣物,这种地形阶梯分界线上的“拥裘御酒,体犹寒悚”依然不是那么好玩的。

但徐庶喝了口热汤缓过神想到了两句诗——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1”

乔琰当即笑了出来。

这便是如今的汉人气节!

元狩二年,霍去病自陇右翻乌鞘岭而过,进击匈奴,斩首俘获者以万人计,斩杀匈奴折兰王与卢侯王,令匈奴之中多了这样一支不知道何人所做的悲歌。

焉支山位于张掖境内,祁连山位于武威郡边界,正是匈奴牧马放羊之地。

这便是当年被杀得四散奔逃的匈奴人的真实写照。

在此刻星月之下,前路的长城隐现于夜色间,让人在这苦寒气象之中依然不免想象,当年的河西之战到底是何种景象。

徐庶的这番回答倒是很有胆魄。

乔琰接话道:“是啊,若不走这一趟,又如何能亲眼得见此等雄关漫道真如铁之景呢。”

她将手中的热汤一饮而尽,起身朝着远处瞭望。

山河状阔,人也当有鲸吞天地之豪情。

若只居于庙堂之中,寄情于方寸之地,何能想到,便是不毛之地也有这般风情。

人是需要看得远一些的。

在她举目四望间,北方群山在夜幕中只剩下了逶迤连绵的剪影。

到了第二日翻越过了乌鞘岭最高处后,那片剪影后头更高处的雪山才于日光中浮现在了她的视线中。

那便是祁连山了。

祁连山中据传有六条河流东出河谷,所灌溉出的这片水草丰美之地,就是后来的六谷吐蕃。

不过如今此地最出名的还是卢水。

乌鞘岭上的地表贫瘠并未影响,当她领着这一行人正式抵达武威郡的核心区域后,目之所及都是各种草木繁盛的景象。

这片被流水灌溉的土地,若非是战乱导致的地广人稀,本不该只是这桑树载道,路有胡麻的景象而已。

但自地面这一片青绿朝着西北方向望去,尽是这样的颜色,在先前她已制定了凉州发展屯田事业的其中一“带”正在此地的计划后,便只让人觉得万分欣喜。

这确实是一片尤其适合种植和放牧的土地。

人若不足,便从其他地方招揽来就是!

何况若此地开发得宜,能招来的应当并不只是原本居住在凉州境内的民众,还有从塞外和中原前来的,总能让此地形成足够的人口聚集的。

贾诩曾经与她提及过,在武威姑臧最为繁盛的时候,甚至出现过夜市,也就得了那凉州不夜城的说法。

只可惜到如今,大汉的秩序权威越是到了边地也就越是少,更别说像是河西四郡这等还有个乌鞘岭作为隔绝的地方。

也正是因为乌鞘岭的存在,比起凉州境内的豪族林立情况,河西四郡的豪族治地情况还要严重得多。

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呢?

三互法这种原则,在河西四郡甚至是偶尔可以不必这么执行的。

就像如今的酒泉太守就是出自酒泉黄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