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了,精神不是很好,今天有事就让志勇下去办,义父在家里好好休息,毕竟年事已高,不能像以前那样不顾身体,没日没夜劳碌!”何志勇一进门就看到两位义父,比在京都的时候,精神差多了,心酸不已。
王大人,杨师爷很是欣慰的看着何志勇,说道:“没什么,就是没睡好,你现在还是知州,凡是都要三思而后行!”何志勇点点头,两位义父,不仅是自己的亲人,还是自己的严师益友,对学业,官场,都是不留余力的指导,心里非常感激。“两位义父,这是皇上让志勇私下交给义父的信件,还说看完了,就把信件给烧了。”何志勇从怀里拿出临走时皇帝刘擎宇给的信件。何志勇虽然好奇,但也知道这是皇上给义父的私信,自己根本没有资格看,所以一见到义父,就把信件拿出不定里面有对策。王大人一目十行,脸色逐渐转好,最后面露微笑说道:“皇上仁厚,已经猜到我们遇到的问题,已经帮我们想好了理由,世外高人预测到有水患,所以朝廷特地下旨,永兴州府沿黄河百姓全部迁到里面,已经在杨华镇的地方建造简易的窝棚,将就几个月,等这边水患过去,还可以再回来。我们还可以趁此机会,召集人手,把黄河这段水利,再兴修一下。”杨师爷,何志勇都很吃惊,要是官方以这个理由,会不会是被人说成妖言惑众啊。“老爷,这个理由能直接这么说吗?”杨师爷担心问道。王大人自然知道,杨师爷是在担心自己,笑着说道:“老夫现在什么都不怕,反正水患过去之后,就会辞官,至于是不是妖言惑众,皇上自有明断。再说了,真是皇上让我们这么说的,相信皇上已经做好了后续准备,没什么担心的。”何志勇被王大人的话,吓了一跳,这文武百官,义父的能力是众所周知的,年龄虽然大,但身体还可以,为什么辞官呢。“义父,为何辞官呢?”何志勇好奇问道,一脸不解。“志英,辞官是早晚的事情,等这件事情完了之后,义父会和你细说,现在不要想这件事了,就这么做,有什么事,有义父一力承担。”王大人很是慈祥笑着说道,看来以后还是要多提点志勇。可能是志勇的仕途太顺了,考虑问题总会有点理想化,看问题不能看得全面。何志勇见义父不愿意说,便作罢,首要任务是说服这些人迁徙,跟着两位义父出去了。为了提高效率,何志勇直接印了很多张宣传报,一个村子爱着一个村子说服,老人,孩子,****被带到了安置的地方,壮年男子留下来,兴修水利,疏通分支河流。当然这些人不是白干,是有报酬的,很多人愿意留下来做事在,赚取家用。毕竟是官方的信息,所以很多人就算不愿意,但是普通老百姓对于官府的惧怕,哪个朝代都是存在的。第一大任务,虽然费时,但后总归是完成了。“义父,志勇知道您为什么要辞官了。”工作有序的进行,所以王大人,何志勇才有空闲晚上喝酒。听到何志勇的话,王大人,杨师爷相视一笑,问道:“那你说说,我为什么辞官?”何志勇知道义父是想再一次一点自己额,缓缓说道:“义父,有两个原因,一是义父功劳太大,引起皇家猜忌;而是为了给何氏一族的小辈们让路。”王大人点点头,志勇能自己想明白,确实难得,笑着说道:“志英,你心里不要有负担。盛极必反,什么事情过头了,终归会不好;再说了,为官三十多年,累了,身体大不如前,辞官之后,安度晚年也不错!”四百四十章升小抑老王大人的本意是要是有人去的话,自己也不会跟着抢,但现在的情况很不妙,没人去,这次差事是有困难,但要是处理好了,那就是大功一件啊。这些人为什么就看不清楚了呢。没办法,还是我这个老头子去吧,这次差事办完之后,就辞官吧。也没什么,就是功劳太大了,只能提前告老还乡好的的步伐。这样也好,能够安心休息,看夕阳红霞,群鸟乱飞。王大人上前一步,沉声说道:“启禀皇上,微臣愿意请命,督促此事,一来微臣曾任向阳州府的知州,参与过治理水患,也算是有经验;二来,微臣孤身一身,没有牵挂,义女义子,非常争气,不需要微臣担心,担任这差事正合适!”皇帝刘擎宇怎么可能猜不到下面大臣的想法,每个人都是想明哲保身,也只有王爱卿愿意。之所以迟迟不站出来,里面也有一些不得已的理由,不想自己的功劳太多。要是换做别人,皇帝刘擎宇早就开始想办法收拾了,但要是王大人,就是另一回事,这王大人处理灾难的经验丰富,最重要的事,一如既往的公正廉明,暗卫传过来的消息,对王大人的情况,知道的很多,所以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