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金氏递了牌子,说是要进宫一趟。
怕给她添麻烦,金氏平时都是等她召,进宫的次数也少。这回多半是因为兄长和庶妹的婚事。
春醒在给她梳头,“也不怪夫人着急,要是等大公子任期回来,那确实太晚了。”
林见钰中了状元后,金氏还没来得及为他张罗婚事呢,他就申请外派去了外地当县令了。
这属于京官外派,等三年任期归来,升官就会简单许多。但前提却是做出成绩来,官员对于外派都是很抵触的,能被人派去的都是一些穷乡僻野之地,做出政绩实在是太难了。
说是三年任期,要是朝中没人,谁还记得一个县官,想升迁回来更是困难。
一般被派去的,都是科举上来的农家子,没有背景,只能任人安排。是以,林见钰做的也是件新鲜事。
林家现在虽是落魄,但多少还是有点人脉的,还有个受宠的妹妹,想留在京中也是很简单的。林见钰却是不愿。
京中能人众多,有背景有实力的数不胜数,说好听是状元,可这三年一次的科举,能出多少个状元?他在其中算不上什么。
他们这种年轻后生,留京也只能在翰林院里熬日子,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上面人不退,下面哪有出头的日子,还很有可能走上林父的老路。
林见钰自己也有抱负,自然不甘留在京里熬日子,再怎么不济,只要懿嫔在,四皇子在,陛下就不可能忘了他,回京也是有机会的。
前程后路都想好了,林见钰很快就向皇帝表明了。听说延丰帝很是开怀,多有嘉奖。朝中现在就缺这种新鲜血液,林见钰身份也合适,想着栽培,批的也很干脆。
赴任的时间定的很快,林见钰在家没待上几天,就要急忙去上任了。
这下愁的就是金氏了。大儿子的的婚事是一拖再拖。
游学时,林见钰不愿意定,说是归期不定,身上又没有个功名,娶人家姑娘,怕耽误了。
老太太想的却是,孙子学识不错,先生也说有望三甲,若是争气,考个功名回来,议亲的范围条件可宽上许多。
作为林家的孙长媳,老太太想的也多。当时俩人挑了挑,也没个合适的,林见钰当时也没及冠,就说再等林见钰参科了再说,就没那么着急了。
林父好歹也是四品官身,林家有点清名底蕴,又加上姑奶奶在宫里边有皇子,也受宠。现在中了个状元郎,林见钰的婚事也抢手起来了,这下更该谨慎,不然还会误了宫里的娘娘。
金氏算盘打的好,现在林见钰才二十有三,若是今年能完婚,虽说晚了点,但也说的过去。年底要是再来个小孙子就好了。
可她儿子没跟她想到一处去,冷不丁地弄出个外派,这下好了,三年回来都二十有六了。谁家好儿郎这么大没成亲。
金氏急得嘴角都起了好几个泡了,延丰朝有规定,四品及以上未定亲的是一定要参秀的,不然若谁都不来,那些等着指婚的宗室儿郎怎么办。这也意味着金氏要找的儿媳妇肯定也在其间,这才第一次自己递了牌子。
金氏进宫也有好几回了,早已轻车熟路的,这回却有些忐忑,怕给女儿添麻烦。皇后一手操办了这回的选秀,女儿现在就一个嫔位,怕被人说手太长了。
谁知,金氏刚刚进来,还未行礼,就被大外孙扑了个满怀。
大崽如今也快二岁了,按着608给的食谱,戒了奶,添了不少辅食,长得更是稳当。跟人家三岁的也差不多,一身奶膘,倒没胖的过分,瞧着很是圆呼可爱。
这一扑过来了,可不是满当当。
“外祖母,抱抱哦。”
金氏进宫少,和大崽见的也少,大崽是不怎么认的她的,但林见玉有意识地教他去认人。这回才这么热情。
这下金氏整个心都软了,抱着外孙亲香了好几下,也没那么拘谨了。
待大崽被奶嬷嬷抱下去后,林见玉主动问道:“哥哥的婚事可定好了?”
这下可打开金氏的话匣子了,“本来有几家开始是有意的,后来知道你哥他得三年才回来,人家也就不愿了。”
这也正常,人家疼女儿的,自然考虑地多些。是等三年再回来成亲,还是跟夫上任,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金氏看上的,人家家里也没多差,去那么偏的地,终究是舍不得女儿受苦。
要是等上三年,女儿家的年华可禁不起等,三年,要是出了什么差错怎么办。到时候,林见钰可以再娶,拖成老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