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老夫范进,在大明退休养老 > 第029章 范进的新差使

第029章 范进的新差使

关于怎么跟皇帝说话,范进确实有一点心得。

“你只要顺着他的话说就行。如果你觉得接不上,就跳过这件事,讲其他话。”范进建议。

伦文叙狐疑:“这样行吗?”

“你觉得我是不是挺有本事?”范进问。

伦文叙小鸡啄米一样点头。

“那你听我的。”范进笑着说,“你混出头了,记得提拔一下我。比如皇帝养的老虎如果缺铲屎的,你就举荐我。”

伦文叙觉得这话接不上,他说:“那边种菜的是你妹妹吗?真贤惠。”

不久之前,胡大姐跟着他进京,身份还是范进的妻子。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兄妹。

种菜的胡甜转头望过来:“伦老爷,留下吃饭啊!乡里乡亲的,不用客气。”

伦文叙客气地留下。

偌大一个京城,想找一个南海同乡官员却不容易,能吃一顿是一顿。

伦文叙新官上任去了,范进还在家里种菜。

他不急,胡甜也不急,反正大不了就回老家种地。胡甜已经打听清楚范进的私房钱,回家乡买个三进院子没问题。

“钱在王守仁那里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他。”范进叹气,“实不相瞒,我想老王了。”

胡甜对王守仁很好奇。

她听范进说,王守仁成亲当日,家里四处找都不见人,最后在一个道士那里找到。王守仁的岳父把人领回去。

这种行事风格,难怪跟范进合得来。

一个人总要有点不正常,才能从平常人中脱颖而出。

正德皇帝没空找范进探讨养老虎、豹子的心得,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

有人造反了!

同时,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刘瑾摇摇欲坠,一副要倒台的衰样。

这位公公的倒台,跟两位弼马温有关。

一个就是给他出馊主意整顿卫所的范进,另一个叫作杨一清。

众所周知,担任过弼马温的都是牛人,杨一清就是这样大牛。

杨一清祖籍云南安宁,出生于广东高州府化州,成化八年进士。

弘治十五年,杨一清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督理陕西马政。

到现在是正德五年,老杨已经是三朝元老。

跟范进一样出生于广东,杨一清养马就很有天赋。朝廷看他养马优秀,给他加了一个以前没有的官职——三边总制。

一听就很厉害。

杨一清就在陕西一边养马,一边修长城。宁夏一带的明长城,就是老杨做包工头修的。

刘瑾曾经想拉拢杨一清没成功,求之不得只好把人毁掉。

逮到一个机会,让杨一清革职回家吃老本。

正德五年五月,已经在家养老的杨一清忽然接到圣旨:

钦命!杨一清,起复三边总制。

杨一清有点懵,老夫都退休了,还要返聘?事先一点预兆都没有?

发生什么事?

镇守宁夏的安化王朱寘鐇反了!

原因就是刘瑾要改革卫所军屯,得罪了既得利益群体的高级军官,这些人不干了,起兵叛乱。

乱兵跟朱寘鐇一拍即合,打出旗号“杀死刘瑾,为民除害”,跟清君侧意思一样。

朝廷立刻启用对修过长城、对西北一带很了解的前任弼马温杨一清。

范进这个时候也有点懵。

几个如狼似虎的锦衣卫冲进他租的小房子,严厉地大喝一声:“范进何在!”

范进魂都飞了一半,难道我坑害刘瑾的事,终于要秋后算账了?

这个时候他非常后悔进京,要是还在庐陵做县丞,大不了躲进哪个道观里出家做道士。

锦衣卫拿出一份调令,范进以正七品陕西道监察御史一职,随杨一清出兵平定叛乱。

出示调令文书后,锦衣卫换了一副笑脸:“范御史,这次可是陛下亲自调用你,恭喜你啊!”

若非皇帝紧急调令,也不用锦衣卫亲自来。

范进呆愣地站着:“我?平叛?可是我不会啊!”

锦衣卫笑道:“你不是在江西随王守仁打过土匪吗?陛下觉得你有经验。何况,你也养过马,跟杨大人说得上话吧?”

范进哭笑不得:“杨大人去陕西养马,是挂着三品高官的头衔。后来还升二品的右都御史、领三边总制。我不过是驿站养马的驿臣,八竿子打不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