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点也不消停 第四节 落地的凤凰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点也不消停 第四节 落地的凤凰

,才是当时大量八路军叛变的主要原因。

这一次扫荡中,黄寿发手头部队空虚,只能动用杨成武一向珍贵的警卫连去打掩护。警卫连200来人,十来挺机枪一响,鬼子中计,被警卫连引上了狼牙山。但警卫连自己也被困住,无法脱身,眼看都要像五壮士同一个下场。这一次,棋盘陀老道李圆忠豁出来了,亲自带警卫连从山后攀崖下山脱险。但棋盘陀道观被鬼子一把火烧掉。

鬼子扑空,塘湖、界安、独乐等据点的200多名日军,裹挟着近千余群众到西步乐村集合,然后进一步向北淇村一带“扫荡”。隐藏在村西山沟里的200多名群众被敌人包围了。中午,日军北淇村人统统推到三丈多深的井里。一层人,一层石头,整整推下去八层人,砸了八层石头。扔到井里的群众共33人,连老人、孩子都不放过,水井变成了血井。解放后,当地群众和青少年自动捐款,在血井上盖起了纪念亭,并刻石碑,以缅怀在抗日战争中死难的人们。

鬼子对一分区大扫荡。一分区自己还自顾不暇。就更难照顾到冀中过来的十分区了。此时,奉晋察冀军区的命令,前一年撤退到易县南独乐村的十分区机构被撤销,原十分区政委帅荣调走。

宣传科科长路扬也跟着一起调走。路扬到晋察冀军区教导团任政治文化教育股股长。从科长到股长。明显是降低了一级。可没有办法。谁让你自己没有地盘?今天看老冀中干部的回忆录。因撤退到冀西山区职务明显被降低的干部不在少数。

给路扬腾出这个位置的,也来自十分区,此人名“文击”。原名刘树堂,河北霸县人。当年霸县出来的“几杰”,此人是其中之一。文击1937年参加八路军,1943年初在晋察冀军区教导团任教育股股长兼营副政治教导员。给路扬让出股长位置后,文击改任营教导员,以后提升为教导团团政治处主任。为什么提升?是因为1943年以后晋察冀军区实行精兵简政,晋察冀军区教导团(团长马龙)取消了营一级的建制,直接编成5个战斗连和1个侦察连。

十分区机构不复存在了,在一分区的十分区干部一分为四,一些十分区同事被留在一分区。一分区历史档案,当年十分区干部被留在一分区的一共有两批。

其余的十分区同事,鲁威等人比较有才,调到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解放后集中到总政文工团;田汀等人去了平西根据地十一军分区的挺进剧社;还有的十分区干部被动员回到冀中,坚持在敌人的沦陷区开展武装斗争。

再接着讲李志民。

聂老总调李志民到一分区工作,有一个明显的意图,就是希望李志民能支持一分区在任参谋长徐德操的工作。战争年代,用人之际,一个人的品行,只要不出大毛病,不激起公愤引发事端,当时都被看作是无关大事的“小节”。

聂老总当时就是这样看徐德操的。李志民是“老三军团”,徐德操也是“老三军团”,他们都是彭德怀的老部下;李志民是“老抗大”,徐德操也是“老抗大”,来自延安抗大那个圈子。从抗大二分校到一分区的团营级干部,为数不少,但大都是政工干部,比如担任团政委的王平民、龙道权,担任政治处主任的沈图等等。李志民的到来,应该能将这些干部“团”起来了吧?不少字

徐德操调挺进军任参谋长之前,曾任抗大七大队长,抗大二分校军事部长。我看到在当时抗大二分校校长陈伯钧上将的日记中,对这位徐部长的某些评价不是太好。

陈伯钧上将是正派人、也是厚道人,他能对徐德操有此评价,说明一分区广大干部,包括杨成武在内,对徐德操有不良看法是正确的。

李志民在一分区工作了三个多月,不足四个月,《李志民回忆录》,有这段到一分区担任副政委的工作记载,但是却对这三个多月的工作及印象只字全无。所知道的是,晋察冀会议之后,杨成武回到一分区。杨成武同李志民之间有没有几次深谈、长谈,没见到有老同志的回忆,我不敢妄加揣测。但事实是,李志民权衡之后,坚定地站在了杨成武一边,与杨成武一起两个人联名向聂老总写信,陈述徐德操的一切。

这封给聂老总的信有结果吗?众所周知的是,1943年6月,刚刚熟悉了一分区干部状况的李志民还没有开始工作,就被晋察冀军区调走,任晋察冀军区组织部部长,以后又改任四分区政委。

徐德操在一分区的地位没有改动,这背后是不是有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的缘故,我不敢说。但根据聂荣臻的脾气性格,非常看重彭老总的态度,我想应该是有关系的。徐德操虽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